美文网首页007八班-日精进
我的母亲(修订版1)

我的母亲(修订版1)

作者: 王文会516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23:57 被阅读54次

    写父亲那篇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后来战友罗根莲点评时用了“伟岸”,于是我把“伟大”一词暂时收起来。“伟大”一词,我心中更偏向于母亲。


    一直以来,母亲都是我心中永远都超越不了的丰碑。

    伟人在写自己的母亲时,很多用了“苦难”一词,刚才我想是否也用这个词,想想不对,母亲不是童养媳,不曾丧夫,未受阶级迫害,不应用这个词,甚至觉得“苦难”是对她的亵渎。

    写父亲时思绪如水,一泻千里,这次写她却有点不知如何说起。她不像父亲那么“传奇”,充满戏剧性,却比父亲更有闪光点。


    他们要吃我!这话源于姥姥跟母亲大舅间的一段对话。为母后母亲讲这个时是当笑话讲的,现在想来当时母亲内心的惊悸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让人心痛。

    姥爷去世时,大姨16岁,母亲9岁,舅舅7岁。大姨在外面教书,没法挣工分;舅舅比母亲小,加上姥姥重男轻女严重舍不得让舅舅干活;姥姥标准的三寸金莲,一米六多的个子走路都不稳,别提下地干活了;理所当然全家人的生计落到9岁的母亲身上。“多亏了二妮子,全家指着吃她”,母亲听到姥姥跟大舅(母亲的大舅)的对话后惶惶不安了整整一个星期。这一星期母亲拼命干活,每天不等姥姥喊就起床,比以前要早一个时辰,母亲的异样姥姥亦有所察觉,但不管怎么问母亲啥也不说。“等了一星期他们还没吃我,那才我就放心他们不吃我了”。这其中的隐喻直到成年后母亲才理解。当姑娘期间,母亲是整个公社里最能偷的,孤儿寡母靠着母亲“偷”活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大饥荒时姥姥家没饿死人。

    多少年后,煤油灯下,我跟弟弟写作业,母亲一边缝补一边唠叨,“现在想想公社几百口子人,十几年,怎么可能察觉不了我偷,况且偷那么多,是可怜孤儿寡母罢了”。这是我对人性美好的第一次体验。

    炕这头,母亲坐炕沿边戴着老花镜缝被子;炕那头,我靠着墙葛优躺迎着灯光,捧着语文课本背诵《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往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淘淘……”。不知过了多久,我开始背诵,“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江、江、江了好多次后母亲“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读了多少次了,还没记住,我这听的都记住了”,母亲一边起身叠缝好被子,一边不屑的说。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母亲的聪颖。


    02年,我初四,这一年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分流,三分之一的小伙伴因各种原因无缘中考,他们中一部分因厌学辍学回家,一部分被老师“劝”到中专、技校,上两年就可以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升学率。这一年正是我家“十年浩劫”的第二年,无论经济还是精神,年到半百的母亲和父亲都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劫。回娘家探望奶奶的二姑跟母亲拉家常,二姑劝母亲让我上卫校,母亲跟二姑说“她这次摸底考得很好,去卫校太可惜,这事让她选择吧”。

    坦率说,当时的护士对女生来说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我直接读卫校,成为一名护士,这么几年下来发展也是不错的。母亲把选择权交给我,认为她的女儿应该接受更高的教育。

    今年适逢姥姥去世15年,母亲仍然经常感激得唠叨“当年你姥姥那么难,都还让我读了三年书”。正是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不管成绩好坏,我跟弟弟从未有过厌学情绪。正是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周只吃一次青菜的窘境下,我们仨有幸都接受到了完整的教育。


    “什么也别说,先让我吃完这顿饭”

    刚毕业那段“靠情怀经营过去”的五年,母亲这句话一直萦绕着我。我经常回放那段模糊却深刻的场景:晚饭,娘四个,没有父亲,准备吃饭,“娘,明天又要交学费了”,“什么也别说,先让我吃完这顿饭!

    升入大学后,我有时跟她讨论对未来女婿的要求,谈到对方家庭条件时,母亲说日子就靠两个人扒拉,这个社会饿不死人再后来毕业闲聊,涉及到养孩子,我说现在养个孩子太贵,一个都养不起。母亲说“我跟你爸爸怎么把你们仨养活大了?那时哪有你们现在这么容易挣钱,你们上学那会儿庄户地的哪处tao long钱(挣钱),我们是想卖力气都没机会,去劳务市场还嫌我和你爸爸年纪大。”“咱村里人好,见工头嫌我跟你爸爸年级大不要我们,就说不要他俩我们也不干”。“那时哪敢叫累,什么叫出汗,汗跟水龙头似的淌,鞋里就跟泡了水似的”。日子刚开始好转那会儿,母亲会用这些话激励我跟弟弟,倒是这两年未曾提起这段过往。

    父亲还是有点孩子习性,老了动不动就爱生气,黄连上清丸是家里的常备药。就在今年过年,时隔三年家人再一次凑到一块说说话,因为我的一句话父亲气呼呼躲进卧室睡觉去了。我曾多次为母亲打不平,为何“他”就可以总生气?你每次都让着她。母亲说“你把他气坏了有什么好处,再说他自己琢磨过来了就好了”。当晚,没过半小时,父亲忍不住了又搬了个马扎蹭了过来。正是母亲给予了父亲为母般的的包容,激励着父亲一次次从挫折中爬起来,没在酒中沉醉下去。

    在母亲坚忍性情影响下,她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多次打击甚至是常人看来“灭顶”的磨难后,一次次爬了起来。长大后,我问母亲怎么评价她的这一生,母亲说“你娘没疯掉就不错了”。如今的母亲也确实跟玻璃人一样,看似身体很好,人一多头疼病就犯。


    一直以来有个错觉,家里做主的是母亲,父亲只负责往回拿钱。今年起,我开始参与家庭生活,发现到家里拍板竟然是父亲。以买房为例,母亲和弟弟商讨房型、大小,联系中介看房,他俩满意了,再通知父亲看房,曰让父亲拍板。家庭事务中,母亲跟总经理似的负责前期事务的勘察、比较,最后拍板环节交给父亲。这样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维护了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颜面,巧妙的避开了父亲冲动,不服管、不善统筹的劣势。老两口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磨合终于探索出来一种合适的合作方式。写到这,我想如果俩人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模式,是不是可以避免前半辈子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凭借母亲的聪敏、坚忍,生活丰腴不是问题。

    可是生活没有假设,母亲的大女人的气魄也是一次次的磨练历练出来的,相信从小失去父亲的母亲也曾经希望过有个像吉塔父亲那样的丈夫保护她,也因此婚姻前半截她不参与。父亲的决策,也未曾责怪过父亲前半辈子的失败。后来随着家境的一次比一次的陷入谷底,父亲精力、财力和渐增的负担再也经不住折腾后,母亲无奈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父亲坚强有力的parter。


    想到母亲,我就感受到了力量,我有个吉塔爸爸般母亲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立芳:伟大的母亲,幸福的儿女

      本文标题:我的母亲(修订版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cm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