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联话(三)
“相将度量”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赴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有人就以签约者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对话口吻,撰成一联: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衣帛相将,将来怎样?(伊藤问)
天无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李答)
上联讽刺了清廷腐败,前途不堪设想;下联揭露了卖国贼假装宽宏大度的无耻嘴脸。联中“将”、“量”两字 再三叠用,特别末尾“将”字,“量”字,笔锋陡转,极有分量。
古今联话(三)药名妙对
从前有位老中医,擅长用中药名做对联,有一个秀才登门拜访,见门口挂着灯笼,说道: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医生马上对道: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客人走进后院,见到一片翠竹,赞叹说:
烦暑最宜淡竹叶,
医生随口答道:
伤寒尤妙小柴胡。
客人进屋,只见墙上贴着一副对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便夸赞说,先生才华横溢,品格高尚,小辈儿初到此地,望多多指教。医生笑着说: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古今联话(三)对联应战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在一次谈判会上,一名自诩为“中国通”的某国代表,洋洋自得的对清朝代表说:“贵国不是善于吟诗答对吗?我今天出一上联,请贵代表对答。”他出的上联是:
骑奇马,张长弓,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能战;
清代表一听,顿时气得满脸通红,马上对出下联:
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左,合手并拿。
这针锋相对的一击,顿时使那个“中国通”张口结舌。
古今联话(三) 古今联话(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