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回复了么

作者: ss终生学习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4-20 11:55 被阅读318次

    文/ss终生学习者

    -1-

    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礼仪,我们也因此被称为“礼仪之邦”,《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强调的就是礼仪的重要性。而历史上传承最久、使用最普遍的礼仪就是拱手礼(与其类似的称为抱拳、作揖),这种礼仪早在周朝就已经普遍使用,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今天,你回复了么

    举手投足间的动作,传递的却是尊重。

    在如今的社会里,礼仪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或许不再需要“拱手礼”,但“礼仪”的意识却不该断掉。尤其是在互联网社会里,我们通过网络与他人产生链接,那么,网络中的礼仪,理应引起我们重视,比如我们常见的“群聊”礼仪——回复

    -2-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在群里问一个跟大家都有关的事情,过了好久没人回复一个字。更尬尴的是,总有人很“主动”的跳过你的话题,当做没看见一样,开始新的聊天内容。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不知道你是怎样的心情,这个问题先留着,文章结尾处你我或许会有另一番答案。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有一次下班后,同事们约好一起聚餐,A同事因为临时有朋友有重要事情找她,便在群里说到:“朋友找我有事,下班后就不和大家一起吃饭了,抱歉啊”。聚餐期间,大家陆陆续续往群里发美食照片,对于A的话,一直未有人回复。

    今天,你回复了么

    这件事过去一段时间后,有次我和A在一起聊天,无意中提及此事。A说当时大家一直未回复,她不知道同事们对于她没来这事是什么态度,好歹回个“知道了”,她就不会瞎想或者时不时看看群里是否有回应

    -3-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我没想到很小的事情,手机对面的A会有这些心理活动。可以确定的是,当时大家看到后,都觉得可以理解,肯定是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只不过没在群里回复而已,但在心里面已经表示理解并且回复:去吧,皮卡丘

    可关键在于,对面的那个A,看到自己的消息“石沉大海”后,她不知道大家到底有没有看到或者看到后怎么想的,起码给个反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有互动

    互动,传递的是我们的态度

    可能会有人觉得,自己看到后知道了就好,干嘛非得要回复才行——真矫情,玻璃心。

    我们换个场景思考一下:你和三五好友一起玩耍,有人说到“家里有急事,我就先走了,抱歉啊”,这个适时候,大家通常要么当场表示关心和理解,要么说路上注意安全,亦或其它反馈,总之一定是有互动的,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态度。

    可为什么,把同样意思的话,换到微信群里面,大家就不一定及时给予反馈了。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偷换概念,因为场景不一样。

    场景不一样,但说话者心里诉求是一样的。

    -4-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敏感的人。并不是说多愁善感、神经质,而是与别人相处时,能够捕捉到他人情绪的变化,照顾到对方感受。

    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会习惯性的拿出“小本本”记录当天让我有感触和自己做的不足的事情,以此不断提醒自己,训练自己的敏感度

    因为,事情越小越容易被忽视,而推倒大山的往往是从小石头开始

    微信群聊是我们平时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品格的一种“微呈现”,别人在群里面发的消息,若是与我们有关,顺手一回就如同点赞那般,是一种良性互动

    今天,你回复了么

    最怕的是,你发的别人不回,别人发的我们也不回。时间久了,群里面的成员就会习惯这种“潜规则”,也就没有人再愿意在群里面出声,甚至默默退群。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你发的消息没人回复,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问自己,别人发消息时,我是否也如同他人那般,看见了,在心里面回了一声“好,知道了”。慢慢地,“群”聊变成了“无”聊。

    不回的是消息,冷的却是人心。今天,你回复了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你回复了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ja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