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书与书评
拖延症患者生活指南

拖延症患者生活指南

作者: 幸歌 | 来源:发表于2017-04-13 13:09 被阅读0次

    拖延症不是病,烦起来要人命。比如我本来19点钟就可以打开电脑,开始写这篇文章,但我偏不,我一定要拖到21点,再不写今天就没办法推送了,才点开石墨文档开始打字,还要内疚自己早干嘛去了。

    如果你跟我有一样的毛病,那么今天这本书你应该会喜欢,甚至很需要。

    这本《拖拉一点也无妨》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斯坦福大学的荣誉客座教授约翰·佩里 。他创造了一个名词,叫“结构化拖延法”,获得了2011年搞笑诺贝尔文学奖。

    佩里教授本人就是一名拖延人士,开始他写了一篇关于《结构化拖延法》的文章,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多年来,他一直想为这篇文章增加一些内容,因为拖延,一晃15年过去了,教授才终于写出了这本长达157页的书。

    有人评价说,这本书的意义,就是卖萌。我不这么觉得。现在有很多文章或者书籍,都在说如何摆脱拖延症、战胜拖延症。但是,在看过那么多文章之后,病非但没好,反而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这说明什么?

    说明对一部分人来说,比如我,拖延症可能是没治了。如果是啥身体上的疾病,到了没治了的阶段,医生会说:节哀吧,我给你开点缓解症状的药,减轻痛苦。

    拖延症患者之前就不曾有这个待遇,战拖书籍依旧可劲说,加油、努力,只要听我的,你就能行!这本书,就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对广大同病相怜人士的最大善意,既然治不好,那咱缓解缓解症状吧。

    其中提出了几种靠谱的缓解症状的办法。

    方法一,结构化拖延法

    这本书,如果书名可以换个加长版,就应该是——《只要学会结构化拖延法,那么拖拉一点也无妨》。结构化拖延法的意思是:由于没有做某些事,从而做成了不少别的事。

    作者在书中说,这个概念也不是他独创的,早在1930年,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本奇利写的《成事要诀》一文中,曾说: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够完成。

    具体的操作是,列一张长长的清单,把一项你一定想拖延的事项放在首位。

    为什么要长?如果清单上只有寥寥几项任务,它们都将被归为最重要的级别,那么避免去做这些事的唯一选择,就只剩什么也不做了。让人很容易在无所事事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另一个重点是清单首项的选择,最理想的备选任务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看似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上并没有);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并不是)

    方法二,避免完美主义

    书中为完美主义者重新下了一个定义,很有意思。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并不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也不曾做过什么完美的事情,不好意思贴上这么个美名。

    佩里教授用自己为某本书写审读报告的例子,重新诠释了完美主义者。

    于是,我马上切换到了幻想模式。我想象自己正在写着一份精彩绝伦的审读报告;我想象自己全面而深入地阅读了手稿,给出的意见鞭辟入里,大大提高了作者的写作水准;我想象出版社编辑接到我的报告后感叹道:“哇哦,这是我有史以来拜读过的最好的评审意见!……这就是我所说的“完美主义”,它不在于你真的做了什么完美(或是接近完美)的事,而是要借用手边的任务来满足自己的白日梦,让你幻想自己把事做得十足完美——或至少是极为出色。

    有多少次,我们抱着做到百分百的梦想,踌躇满志,然后被现实的冰雨冷冷的拍。理想中的超我和生活中的本我,差距如此之大,让人不禁十分丧气,最后撒手不干。被拖延症盯上的,就是这类型的完美主义者。

    控制自己那些饱满的的完美幻想,让自己知道,对于大部分任务而言,做到蛮好,就可以了。况且提前一点开始,比被逼到任务截止,还是离完美更近一点的。

    方法三,列出待办事项清单

    列清单,做计划,可以说是日程管理中最常提到的办法了。很多人肯定觉得,清单没有用处,写了也不一定能照做。佩里教授的清单不太一样,一是,细致化,二是,加入了不要做……事项。

    关于细致化,可以参照书中关于起床的清单:

    1、关掉闹钟

    2、别按“小睡“按钮

    3、起床

    4、去浴室

    5、别回来躺下

    6、下楼

    7、煮咖啡

    步骤很是详细,而且照着做没多少难度。一早起床就能完成7项任务,有没有对一天的安排信心大增?

    在不要做……事项的举例中,佩里教授描写了典型拖延症患者的一天:

    昨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了《当哈利遇见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我就知道,我极有可能今天一早就上谷歌去搜搜女主角梅格·瑞安(Meg Ryan),看看哪些她主演的片子是我还没看过的。一旦我上了网,找到了最想找的东西,我很难就此罢手:

    我看到了,梅格嫁给了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是奎德兄弟里头的哪一个?我去维基百科上搜搜丹尼斯·奎德。噢,是帅的那一个,早该猜到的嘛。瞧哇,他父亲是吉恩·奥特里(Gene Autry)的堂兄弟!好久没想起吉恩·奥特里了,还记得他那首《风滚草》(Tumbling Tumbleweeds)吗?真好听。不知道iTunes上有没有……

    如此下去没完没了

    这种情况下,提前在清单中加上“不要上网去搜梅格·瑞安”就非常必要了。

    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很多有趣的小建议,比如,如果你是平摊型的拖延人士,可以买张可旋转圆桌处理工作;再比如,拖延人士总是容易心情抑郁,每天早上可以播放战拖歌单,为自己鼓劲;或者,寻找互补型的高效人士共同合作,让对方像闹钟一样敦促你工作;又或者,为了避免在网上闲逛,你可以等快有便意的时候才开始上网。

    最后这条,教授写的时候一定没考虑到有一天大家都在使用智能机啊。

    有人说,人是理性的动物。而佩里教授说,我们是欲望、信念、冲动和心血来潮的集合体,每时每刻,各种欲望都在抢夺控制权,想要指挥我们的身体和思考过程。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更高效,有更高的效率,意味着在这个社会有更高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书中这段关于理性的阐述,显得格外正确。

    理性是绝好的天赋,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充其量只是内心各种欲望的外包装,也有可能它不过是另一种欲望而已,相对弱小,要与其他欲望竞争。

    从理性看,《拖拉一点也无妨》不能让人从拖延症患者变成高效人士,但能让你更轻松的看待拖延,它绝不是美德,但也并不是罪大恶极,正如书中所说,别忘了,最重要的是,要享受人生。

    作者约翰·佩里

    附上佩里教授的战拖歌单,有兴趣可以搜来听下

    《找到节奏》(Get Rhythm)

    《启动我》(Start Me Up)

    《尊重》(Respect)

    《田纳西旗帜》(Tennessee Flat Top Box)

    《七十六把长号》(Seventy-six Trombones)

    《噢-啦-滴,噢-啦-达》(Ob-La-Di, Ob-La-Di)

    《阳光漫步》(Walking on Sunshine)

    《黑咖啡》(Black Coffe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症患者生活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jb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