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这个“伏”字的本意是潜伏,这里特指阴气被阳气所迫,伏于深处而不得出的意思。
“三伏天”,除了是一年中最热之外,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夹湿,这个与地域有关,我国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因此“湿热”成了夏季的主要特征,热与湿胶结,更是许多疾病缠绵难愈的重要病理基础。
【“三伏天”可以运动吗?】
“三伏天”炎热多湿,因此适当的运动是必须的,活络筋骨血脉。年龄较大的人要注意,因为身体调节能力下降,剧烈运动容易中暑,这样反而得不偿失,“夏练三伏”这句谚语更多地是讲做事要持之以恒,熬过最困难的时候,容易拨云见日。
【冬病夏治三伏天】
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均在冬天寒重时会加重。这些疾病都是因为体内伏寒与外寒联动互引而发,夏季天热时病情相对稳定,选择在最热的“三伏天”,利用自然界的大热,来祛除体内的寒气。
“冬病夏治”有着明确的理论基础,即“寒者热之”。因此绝不是骗人的,但如果打着“冬病夏治”的幌子,无限扩大适应症,百无禁忌,则有骗人嫌疑了。
当然,“冬病夏治”只是提供了一个快速减轻或者清除体内寒气的一个方法,但绝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方法,长期坚持配合其他治疗,才会有明显的事半功倍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