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不愁吃。面对吃的问题常常发难,有人说这不能吃,那要少吃,网上还有许多说法,让人无所适从。吃,人们有了选择性障碍。
自古“民以食为天”,吃是维持生命的必须,只有吃对了,才能健康生活,享长寿之福。
我们的生活受外界影响着,潮流引导人向前,很多人入坑而不自知。吃五谷,生百病,自认为病是自然的。其实,我们的生病很多与吃相关,吃对才能健康。
老祖宗很早就为我们总结了食之主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现在的人早已本未倒置,追求所谓的潮流,以瘦为美,认为那是健康的。在吃上花了很多心思,这个不吃,那个也不沾,认为对自己好的却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真的吃出了美吗?健康吗?未必!很多都病了。
特别是女性朋友,她们不吃或少吃五谷,却把水果,蔬菜当代餐,虽然都是植物,也都含淀粉,糖,脂肪等,但却大为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不同部位所含的成份是不一样的,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吃实最为养了。五谷,植物的种子,种子为实。果实,我们是把概念混淆了,果是果,实才是精化。如果主食不吃,以果蔬为主,肉类不沾,那么营养明显会缺乏,以至使我们生命受影响。生病自然不可避免。
人讲精氣神,精有米,氣也要米养,才会有神,少了米,神自暗然。那么,我们应当每日都吃五谷,果蔬、肉类只是下饭的料。餸,是菜,下饭的,为把五谷压送到位而辅佐的料。老祖宗在造字上就用心了,怕我们忘了。然而,传统文化我们不学了,早以进入了科学生活,这显然没有道理。人类文明的千年传承就没有可取之处?
植物在生长期可能会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叶黄杆细,但它们的种子却不会缺少营养小苗生长所需的一切,因为它们是要繁衍后代的。人要健康,首先要吃五谷为纲,辅以肉类,水果,蔬菜补充,尽量多样才能营养均衡,吃出健康。市场上卖的,能发芽的五谷最好。其实,农民最懂得这些,当年的种子发芽齐整,如果是留下来两年或三年的种子,发芽率明显差了,甚至不能萌发了。五谷一定要有活力才养人,陈芝麻烂谷子只有形而无神,吃了也是要生病的。我们把现代科学当武器,却不易活好,健康还得五谷养。
同样是碳,学校上学时我们就知道了金钢石与石墨同样都是碳组成,但它们却千差万别,谁都知道不同,科学定义把它们归于一类。一样说的是淀粉,不同部位的淀粉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好的口感来自不同原料,果糖与蔗糖不同,小麦啤酒与用其他淀粉类生产的啤酒口味自然不同……
吃出健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顺应时令,吃当季的东西最好。冬天温室大棚里能产西红柿,但营养成份却比夏天自然生长的少了很多,“熟”也是化学的结果。其他大都类同,唯自我辨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