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四个层面

作者: 韦德460 | 来源:发表于2017-05-15 22:47 被阅读58次

    作者:黄韬、黄梅
    你读了那么多年书,可是你真的会读书么?
    掌握读书的四个层面,让你的阅读更有效率

    随着公司越做越强,团队越做越大,身为管理者,我们每天都会想要努力提高自己。丰富学识,提升境界,增加能力,加深思考。读书、与人交谈和干中学是最常见的三种方式。由于限制条件比较少,读书又是最快的方法。被我们内心的种种力量驱动,我们每年都会读很多书。也经常和周围的同事朋友交流读书心得。然而,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炫耀而读?是为了满足内心的表演欲而读?还是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而读?如果确实是为了提高自己而读,那到底应该怎样读才最有效率呢? 丽人丽妆Founder曾经和我们分享过读书的四个层面,践行了接近一年,以下来说明我走过的历程。

    1、搞明白作者在说啥

    每个人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后,会沾染各种习气。读书时也会带着各种自我的视角和偏见,这种心态读书时很难入门。就像佛祖曾经说过,四种人他无法教育,满杯,漏杯,脏杯和覆杯(倒扣着的杯子)。因此,读书时空杯心态很重要。读书前先把自己放空,只有空杯心态,全然的融入作者的问题及其推理过程,才能吸收作者准备的思想盛宴,否则难免刻舟求剑。这个层面,我们获得了信息,追求的是为学日益。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搞明白作者表达的观点,最好的方法是举一反三。把作者介绍的现象,观点以及分析工具,用来分析其他现象,看看是否能够自圆其说。比如,前阵子听到吴伯凡讲狗的驯化过程,我们应该用同样的逻辑去思考猫的驯化过程,猪牛马羊的驯化过程。看到“意会”这本书介绍的符号学原理,自己是不是能够在周围找出其他符号学应用的例子。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就能检验出自己哪里明白哪里还不明白,同时也是对听到看到的知识点的一搞刻意练习的过程。

    2、作者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搞明白作者试图传达的要点后,这顿思想大餐就应该进入食道和胃,必须被消化,变成自己的养份和能量。于是,我们需要去观察作者曾走过的历程、用过的心力,和自己的观点结合,就像一个萌芽,进入自己的思维之树,不断吸收养料,生根发芽。
    只有了解作者是如何解决问题,知其所以然,对于别人的观点言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讨论,不只是堆砌观点,或是drop the names。就像钓鱼一样,我们学会了钓鱼的技巧,到哪里都可以钓到鱼,如果只是向作者索要一筐鱼,那么下次到河边还是无功而返。读完一本书,只是读书的起点,一切在读完这本书时才刚刚开始。只有理解了作者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才能够举一反三,利用书中的观点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并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加深对于书中观点的体会,感受作者当年峰回路转的曼妙内心世界。写到此,不由得感恩我看过的每一本书的作者,以及向我推荐某本书的人,没有他们的精心准备,乐于分享,很多世间的妙处,我们或许无缘证得。
    在这个阶段,信息经过不断被消化,变成了知识。这个阶段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所谓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如果我们对自己认知深信不疑,那我们的行为一定会体现出来,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不会陷入两难选择中。
    这个阶段的客观检验标准是,自己能否给别人讲清楚。教会别人是最好的学习,只有自己搞明白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才能够分享给别人,并在分享的过程中不断的把作者的心得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所谓,听到的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讲出来的才是自己的。

    3、作者是如何想到这个问题的

    人类历史上每次重大科学进步,都是因为牛人们问出一个关键问题,沿着这个问题思考推理,进而发展得到一整套理论。就像当年牛顿被一个苹果砸中脑袋,进而奠定整个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所以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当具备问对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出自己的见解时,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体系也就初步建立起来了。这个阶段追求的是为道日损,我们看任何问题就像小波变换一样,抽象出其共性,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然后通过不断思考推理提炼抽象,知识从工具变成了思想和洞察力。就这样我们从只会解决问题的中级阶段走向了发现问题的高级阶段。这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得到了一次升华,我们会更有前瞻性的与之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预防很多“坏事情”的发生。如果你“嗅到”了股市下跌的可能就会提前抽身规避风险,如果你提前洞察到市场消费模式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案就会挽救公司于危局,如果你能从流行趋势中预知下一个爆款商品就会把公司带往更好的方向。 这个阶段的客观检验标准是,自己是不是能随时察觉并解释身边的变化以及反常之处。比如不同品牌的便利店陈列的不同,主推商品的不同。麦当劳、肯德基有什么不同。星巴克和costa有什么不同。星巴克的菜品中为什么推出意大利面?

    4、作者的结论不适用的情况

    走完上述的三个阶段,我们通过与作者交流,直接得到了作者的结论,并开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运用,进而更深刻的掌握这个知识,经过不断的磨练,变成了自己的洞察。初学会一个知识时,要想快速掌握需要经历一个重复练习的阶段,也就是常说的一万小时理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迅速把一个知识变为本能,使用起来就不累,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人要思前想后,而学会了的人可以边骑车边唱歌。这样做的另外一个极端是容易把刚掌握的东西当成锤子,把世间万物都看成钉子。通常而言,科学结论都有前提假设,每次科学的进步也是因为推翻了一种前提假设或者取消了一些前提假设。只有理解结论背后问题的出发点,知其所以然,才会知道一个结论何时可以使用,哪种情况便不再适应。创业或做公司,也是一样,别人的成功之处,情况不同无法原样照搬。管理者做出的任何决定和决策或者制定的规则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在丽人丽妆,最经常面临的决策是订货决策。通常而言,符合正常营运资金周转周期的决策由流程自动处理。但是有时候到了月底或者季度末,品牌会有各种政策激励经销商多进货,品牌也会经常来问进不进货。管理层这时候需要从几个方面综合考量,比如现有库存量及该产品的销量和走势,或者品牌方更好的折扣或者更多的补贴,在进行综合评估后觉得满足了进货条件后方可进货。如果忽略这些前提,直接执行订货的结论,就像直接奔向沟里,其结果可想而知。
    这个阶段的客观检验标准是,自己是否能够在看到客观世界的之后,还能找到理论和现实世界的误差。只有察觉这些误差,才能做出更贴近现实的决策。
    知道了某个理论哪里能应用,哪里不能应用,才能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我们学习、读书的真正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的四个层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rk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