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顾问型父母
最喜欢这一段。
今天班儿上得如何?你手上那个项目还顺利吗?你要知道认真对待工作特重要对吧,我的意思是你知道工作并不总是那么简单,有趣,但你真的应该考虑更上一层楼,这样你将来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我看你好像一点儿都没尽力,我感觉你也许应该再努努力。
这段话听起来像什么?像我们平时对孩子说的:你要好好学习……
是时候该换位思考一下了。我太讨厌别人在我耳边不停的说这些。明天开始,我也不会再对孩子说这些话了。
家庭作业之战
父母通常认为自己有责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但往往忽略了更基本的目标,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
在一个案例中,家长认为只有两种方式来对待孩子,要么专制,那么宽容。比尔提出了第三种选择。权威型养育。要达成这种养育模式,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控制。这种教养风格强调自我导向和成熟的价值观,而非一味的顺从。通过这种养育风格,家长会传达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为了祝你成功,我将尽我所能,但我绝不会试着强迫你做什么,我说到做到。权威性父母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放任自流,他们还是会给孩子设限,当父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时候,还是会说出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并不会亲自操盘一切。
这里有一些话是需要我记录下来。
把以前说的:你今晚还有家庭作业要做吗?
而从现在开始要这样说:今晚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我想了解一下,以便安排我晚上的时间。
我们不愿意看到你的事儿最终变成了我们的事儿,因为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可是把你给害了。
为什么大脑喜欢顾问模型
这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可以教导孩子、可以训练孩子,但是父母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并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归宿。
家庭应该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个休息和恢复的地方。当孩子感受到他们即便身处困境之中,也深深地被父母爱着,她的韧性就会增强。如果你总是关注孩子上交家庭作业的最后时限,以及不知道丢在哪儿的作业表单,还为此与自家孩子交火,那就会导致学校的压力在家里扎下根。因此,那些唠叨争论一遍遍提醒的效果,远不如一句: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
用上面的话,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我几乎每天都在纠结着孩子为什么不把老师留的作业记在他的记事本上?这已经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原来给他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是我的指责。
而这句话,我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也用过一次。当我很生气的时候突然想起来。然后我就说: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突然我发现我的心情一下子很放松了。因为这句话体现出来的是我爱他。没想到孩子也是嘿嘿一笑。
家长作为顾问的挑战。
这段讲了让孩子学习乐器的事。主要就是说,不要强迫孩子去学,等他有了兴趣。会比那些一直被迫被逼着坚持学习的孩子情况要好得多。
还讲了要让孩子参加运动的事儿。最近我也让川川报了一个体育运动。起初他是很不情愿去的,我只好想办法。找了三个他幼儿园的小伙伴,大家约一个时间一起去锻炼,这样既延续了他们的友谊,又让他们觉得安全,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我终于没有强迫他做我想让他做的事。
接下来这一段我觉得特别可怕。我是没有那个能量和老师这样交流的,我拍一张照片,你们来好好的看一下吧。
图片里的话,我需要记住每一句
再来和孩子聊一聊今晚怎么做吧!
1.可以试着问问这些问题。谁要对此负责?这是谁的问题?
2.想一想你家算不算是个安全港湾?全家人的情绪温度又是什么?
我想这一点,我必须要和爸爸好好的谈一谈。我们家的情绪温度经常很高啊。
3.帮助你的孩子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必要时帮他建立自己的奖励模式,这样有助于他完成定下的目标。如果他没有达到目标,就可以同情的态度回应:好可惜呀,今晚你没达成目标呢。但不要发火或是威胁说要罚他之类的话,你的目的是要帮助他培养出自我激励的能力。这句话太重要了。是表达出你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行动起来吧!做到这些并不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