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集体备课,我们语文组开始研读新课标。自己读总是读不太明白,希望共读能够有好的效果。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共读,的确很有收获。
一、课程性质
段1: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美,鉴赏美。生活和学习需要有一个连接点,打通学习与生活,让学生的学是能够在生活中实践的。
段2: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由浅入深。要发展思维能力,需要给学生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发展思维。比如让学生来讲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当中应当关注到绝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人的思维培养。
段3:语文学科能够为学生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正确的三观打下基础。可见,语文学科非常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就需要打破学科与生活的壁垒,学有所用。比如,办活动可以写一封邀请函,写一封信,针对虐待动物的现象进行呼吁,设计一幅海报,读书分享会,辩论赛等,将语文与生活连接在一起。
二、课程理念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不论是语文课本,还是命题,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可见语文教学需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同学。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这里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意思?作业本中,自读课文以学习任务来呈现,而教读课文则是以预学导学的形式开展。这是不是意味着自读课文是否是按照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去探索呢?
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将学生的学与生活打通,实现学到实践的递进。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正是强调学习需要预习、复习,还需要躬身实践。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如今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成为我们的生活的主旋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只关注课本当中的文章,更需要关注到我们周围的世界。而学生所具备的搜索关注资源的能力是不足的,需要去关注的是我们老师。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关注社会时事,对社会所发生的事情有敏感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自己要去关注和搜集,还需要把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经过筛选,传递给学生。因此,关注年度高频词汇,关注热播电影、热播剧,收集潮流的资讯等,都是我们要去做的。
这其实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广博地学习和思考,以社会为大学,汲取更广泛地备课资源。如在教《论语十二章》地时候,我就关注到了《典籍里的中国》中的《论语》部分,就可以让学生课后去观看这一集,获得对课文更丰富的理解。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意味着学生的阅读分享,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籍做分享,正是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的体现。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书的内容还是很需要教师去讲解,学生做分享,从而实现阅读的内化。具体要怎么做,是要持续思考的。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以往,我都很不重视评价,以自我的感受为主。现在,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一体。教和学需要评价来反馈。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自评、同伴评,老师评,家长评。通过多种方式的评,内化评价的标准,从而让一切的行为有依据,学生能够通过评价标准要求自己。
然而,现在的评价还是比较模糊的,我在教学中使用得也很少,将评价提到教学当中来,是亟待解决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大家一起研读和交流,各自思想的火花就绽放了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