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同步发表在 http://hjxandhmr.github.io/2016/06/03/DesignPattern-Bridge/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结构型模式,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模式定义
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模式结构
桥接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Abstraction: 抽象类
RefinedAbstraction: 扩充抽象类
Implementor: 实现类接口
ConcreteImplementor:具体实现类
UML图
模式分析
理解桥接模式,重点需要理解如何将抽象化(Abstraction)与实现化(Implementation)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
抽象化:抽象化就是忽略一些信息,把不同的实体当作同样的实体对待。在面向对象中,将对象的共同性质抽取出来形成类的过程即为抽象化的过程。
-
实现化:针对抽象化给出的具体实现,就是实现化,抽象化与实现化是一对互逆的概念,实现化产生的对象比抽象化更具体,是对抽象化事物的进一步具体化的产物。
-
脱耦:脱耦就是将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的耦合解脱开,或者说是将它们之间的强关联改换成弱关联,将两个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关联关系。桥接模式中的所谓脱耦,就是指在一个软件系统的抽象化和实现化之间使用关联关系(组合或者聚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从而使两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变化,这就是桥接模式的用意。
桥接模式的优点
-
分离抽象接口及其实现部分。
-
桥接模式有时类似于多继承方案,但是多继承方案违背了类的单一职责原则(即一个类只有一个变化的原因),复用性比较差,而且多继承结构中类的个数非常庞大,桥接模式是比多继承方案更好的解决方法。
-
桥接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在两个变化维度中任意扩展一个维度,都不需要修改原有系统。
实现细节对客户透明,可以对用户隐藏实现细节。
桥接模式的缺点
-
桥接模式的引入会增加系统的理解与设计难度,由于聚合关联关系建立在抽象层,要求开发者针对抽象进行设计与编程。
-
桥接模式要求正确识别出系统中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因此其使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
http://design-patterns.readthedocs.io/zh_CN/latest/structural_patterns/bridge.html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我会不定期的分享些Android开发的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