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浅读《黄帝内经》

作者: 吉山比尔 | 来源:发表于2021-01-03 16:55 被阅读0次

    临窗之外,燕雀无心来作伴;天窗望天,白云随风有讯息。

    今天无事,闲坐家中,捧着一本《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静心阅读。作者对《黄帝内经》的有关生命科学与人生哲学,阐述的犹如闲话家常。《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素问》是黄帝请问他的老师,生命与天地之间的道理。《灵枢》是黄帝与医药专家的问答记录,不过问的是岐伯同其他的专家,比较偏重医病方面。

    光华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 “经络学说”、“病因学说”、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书中一句“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便寻得了我们养生之本。寻求身体的阴阳平衡,寻求身体的自我调衡,关键在于上药三品:精、气、神。我们平常总是听到有人说:“某某的精气神不错。”也许这句话是要说这个人的生命鲜活的一种外在变现。

    养生,前提便是要我们懂得生命,而尘世众人,把养生似乎当成了养身。不注重自我的修养,调衡与匹配,一味的注重吃大补之药,如此下来,生命没有得到延伸,却是催化了过早结束。

    《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说在精神要恬淡虚无,不要贪恋迷惑,更不要执着欲望;如此,方能促身体真气的生成;“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说精神内守。能守得住,身体就好;守不住,身体就不好。

    黄老之学的“精、气、神”竟是和佛教的修行有着不谋而合的一致,可见古代文明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相似性。佛教中讲述的是“心、识、意”。神就是心;气就是意;精就是识。它们只是称呼不同而已。

    《黄帝内经》成书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文化有了深度的熔融后,便有了禅宗。到了禅宗便叫“明心见性”,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守神、炼气,修精而来。戒律,便是要守住这个精。

    至此,中国文化的儒道佛三家,便有了内在的一致性。道家是“修心炼性”;佛家是“明心见性”儒家是“存心养性”。几千年,三家的相伴而行,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他们对于生命的探讨与认识,有着本质上的同类性,只是研究的方向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书中讲述什么是“神”最是有趣的很。

    帝曰:“何为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慧然独悟“”昭然独明“两词运用的是何等精准与巧妙。你自己明白清晰了,便拥有了智慧,是靠自己的”心开而志先“。无论是学儒道佛,还是学些其它什么,都不可迷信,智慧开发了,悟到了,就是神的存在,就是神的作用。

    久坐乏而起身,竟是发现窗外的鸟雀,不知何时到来,叽叽的交流着,不知道在他们的世界里,是否历史的流转,前世的记忆;几朵白云,在天空中飘然而过,恋恋不舍,透过玻璃,它也许在偷偷的看着我放下的古卷经典。

    读书的我,不孤独,有雀鸟对谈,有飘云共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来浅读《黄帝内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azu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