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67001/cebd05e5b5145fd4.jpg)
用一股气声推着,说出来的话也绵软软,太多要说,反而堵塞。
就是要在没情绪波动的时候走开,其余的走开都有孽缘还会往复的。强行要就得到虚假,真心都可能失去,何况强要。这种固执是后天习性。无论性别都使人厌恶,真实的在揭开不需要痛楚。世上仍是文本上的唯我独尊,最好的办法是兑换。这么一来,兑换能量一说又来了——对感受力需要被压缩,或强行认定没人懂感情。不辩解这件事,拿出来的时候也不一定知晓。总是这样特立独行已经习惯,书写就是舞蹈,不需要被认定或标记。人物的情绪不一样,没有的人会停不下来,你让她停下来需要很多的爱才行,这世上有这样子爱的,可能是臆想中的大地母亲。向外走人们都在门口,觉得需要去做的成为了另外的事情,其实只是累了,好好休息就好了。这基本的爱出自于天然。它们看起来旋转跳跃,它们本身并不需要被接受。
不被接受也早就存在了。看了能明白,也没什么可好反驳的,这就是随笔记录的属性。从前的疯狂来源于猜测,可以让一个人停下来,对,曾经有一个袖手旁观的伤了心。看起来像,却不过是死的,于是继续爬行出去。你也说其实你看到了,但就是不能说,对,我也那么觉得的,静默使人相连。文本频率的调整接近要的度量衡,从来都不是别的,如果你想让自己重要,就忘了它吧。本来不存在,那主题刹那击中,哪个文的主题何尝不全是。
是一些极为平静的文字害怕被居心叵测的暗伤,越害怕就越不敢平静。不打开就没了,我们为什么要拆开自己,以为有心,让它住。是这样的理顺原不存在问题,简单易懂是一个指标,与我而言不是,晦涩超过直白。情感流动多过实际动态。动态是好的,也有一部分只给自己听的旋律,喜欢就是自发,静默里拥有一切。主动找你,主动拒绝,主动申请和要求——踏上回家的旅程。
十几岁刚上网时吸引一些没必要的人事,就是这样原理,它促之走上这条道路。人们合并的状态,在每个空间里看到曾经躲起来悲伤的自我,把它拉出来了,人很多心也很大,太轻太重或举重若轻都无必要。对于任一作者都可以是很主观感受,反过来你的表达越主观,被感动的人越是无所归依,你的表达并不需要心,读者不必放心上。自己也是读者就这么回事。
来来去去的方式,不深不浅的旅行,对于自身的解构以具体的事件去定位,如果真的啥都没发生呢。浮云就都散了。成为你喜欢的人,本来,就是要得到自己欢喜自己的机会,这是病了的状态。好了的时候写文章就是写文章,一说理论都一大堆,感受也是。能够不喜欢就不喜欢,离开就离开,没有情绪的时候,就不会有后文了。
清理的时候,它根本不发生痕迹与记忆。很主观的东西原本就是。倒是文字的疯狂人心的不往复,简约到极致。还不就是爱怎样就怎样,难道要去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