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地区,春分是品尝美食的好时节,有很多地方都有吃春菜的风俗。
昔日在开平苍城镇的谢姓一族,在春分就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据闻在中山也有传统的“吃春菜”习俗。这两个地方的“春菜”用的都是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在这些地方,每年逢春分那天,乡人就去田野采摘春菜。嫩绿的,细细的,仅长到有巴掌那样长短的才可以用来做春汤。
采回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就美名曰为“春汤”。据说这天吃了春汤,就一年全家老少都会平安健康了,正所谓是:“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这种野苋菜,也有人称“马齿苋”,因为在叶柄基部两侧各有1长刺,故别名野刺苋、刺苋菜、勒苋菜等,在农田基边或荒地野外,经常都能遇见。
春天的刺苋都是嫩嫩的,而折断后的茎叶散发出来的带着清新的野菜气息,气味是很好闻的。
春天的刺苋可以采摘下嫩茎叶,用沸水焯熟,再用清水浸洗后,就可凉拌、炒食或做成干菜了。味道和口感一点儿不输红红绿绿的苋菜,而且,在气味上,似乎也多了些香气,感觉更胜一筹。
江门人喜欢用嫩苋菜咸皮蛋加蒜瓣放一个汤,也喜欢加入鸡杂滚汤,口感滑滑润润的,夏天来一碗,让人肠胃妥贴无比。
不过,虽然嫩刺苋可口,但刺苋却是长得越老就越受欢迎的。
野外的刺苋是大得让人惊讶的,有的可长到一米多高,枝丫长得比擀面杖还粗,难怪会被叫作“云天菜”。
而有着泛着紫红色的粗大根茎的野刺苋,在江门也不算是稀罕之物,在乡间,甚至市场里都经常见到。感觉用“野蛮生长”这个词来形容野生刺苋,是非常贴切的。
这种根茎粗大的野刺苋,在我们江门最受欢迎的食法就是用来煲汤。茎要越粗越好,还要连根连叶拔起,全株一起备用,洗净剁成小段后,加上几大块猪骨头,抓一大把绿豆几片姜,还要用心熬制几个小时,这锅刺苋老火汤才算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至于另一种新的刺苋吃法,是将野生的刺苋连根拔回家,再将根、叶也全部去掉,把刺苋叶茎的皮扒掉,再切成一段一段的,焯水之后用蒜蓉爆炒,吃起来的味道是带有点甜味,感觉又清爽又香,一点儿也不油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