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快捷逐步替代掉了缓慢的绿皮火车,明亮的现代车站,也替代掉了曾经伫立在边陲铁道线路边的小站,那些奇怪的站名,那些孤立于荒原的房子,那些驻守的职员和独特的景色,也永远消失在了历史中。遥记曾经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小站》,就记录了一个小而美的铁道站,可惜以后的孩子们大概难见到这样的风景了。也曾经做过一个旅游攻略,设想着坐着火车去到一个小站,得到一个绝无仅有的摄影角度,和站上的工作人员聊聊天,再搭个伙,但最想去的站,已经没有了。
《铁道员》的故事发生在北海道的一个小站,主角是在这个站台驻守了45年的老站长乙松先生,兢兢业业在这里奉献一生。随着这条线路上的乘客越来越少,差不多仅仅就是住在村里的孩子上学的专线了,所以到了放假的时候,就基本没有什么乘客了。车站对面唯一的小卖部,也因为掌柜奶奶年事已大,被儿孙接到了城里而关门了。那辆每天往来于这条线路上的的火车,不知不觉间也变成了日本尚存的还在服役的古董。什么时候,所有相关的一切,会跟这条线路一样,进入博物馆了呢?
不过乙松先生倒没有考虑这么多,作为小站唯一的工作人员,他每天都一丝不苟的准时迎接火车进站,目送火车离开,举旗,鸣笛,敬礼,哪怕是大雪覆盖的极寒天气,也四十五年如一日,成为了铁道职员和沿途百姓口中最敬业、最值得尊敬的“铁道员”。
但是这样的这样的敬业背后,必然伴随着个人的牺牲。是的,乙松先生有一个不幸的家庭。明明曾经有一位相敬如宾的妻子,但他并没有赶上见她最后一面,等那个晚上送走最后一班火车再匆匆赶去,早已为时已晚。明明曾经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他依然没有为挽回她作出任何贡献,当悲怆的妻子大声质问他的时候,他只能喃喃解释,可是我是个铁道员啊,我不能离开我的岗位。
乙松先生值得尊敬吗?当然,像他这样无私的、敬业的职业人,绝对是社会稳定运转和幸福和平的大功臣,这是他职业的使命。但是如愿坚守到最后一刻的乙松先生无悔吗?不,他一直很遗憾,对于妻儿,他很亏欠。日复一日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成长的设想,在大雪覆盖一切的夜晚,万籁俱静,只剩下遗憾,铺天盖地地袭来。尤其人到老年,不难理解这种对于家庭的渴望和怀念,必定愈加强烈。但他能做的,还是站好每一班岗。本作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将这样一位“铁道员”塑造成无血无肉的“英雄”,乙松先生面对外界的变化是脱节的,他自知已经没有办法改行,做“铁道员”,是使命理想,但也是无法选择。同时,乙松先生其实一直希望得到妻女的谅解,这是他的心病,而坚持做一位“铁道员”,用一生的奉献完成当时对妻女“许下”的借口,或许正是他唯一能减轻心中痛苦的良药。
大雪慢慢落下,纯净的皑皑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声音,乙松先生在这个夜里遭遇了一场奇遇……这一次,乙松先生可以自豪地面对妻女说,我真的就是这样一名“铁道员”啊,你们一定可以谅解我吧!
《铁道员》其实只是《铁道员》这本书中的的一个故事,同时还收录了另一个感人的、同样也是发生在北海道故事《情书》。本书的中文版曾由尖端和天下于2000年前后引进,两者都还原了彩页,不过尖端是25开本,用纸较白,时隔20多年也未泛黄,天下则是32开本,再生纸,现在已经自然黄了。两者的制作都不错,但仔细对比发现尖端版的封面设计比天下版更精美,人物和背景有较好的融合。彩页两个版本有比较明显的色差,尖端偏暖,天下偏冷,不确定哪个更接近日版。但尖端的彩页稍微有一点模糊,天下的更为清晰。黑白页都还不错,但尖端的网点层次感更细腻,对于浅灰色的表现更好,加上纸张较白,能将永安巧精心绘制的雪地上的每一丝痕迹都完美呈现出来。翻译差别不大,都比较不错。两个版本都早已绝版,或许可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会出新版。
尖端彩图偏暖,但稍微有点点模糊 天下色彩偏冷,整体更蓝一些 左尖端,右天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