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仅是一路的风景,还有一程的思考。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也会深化。
曾有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阶段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或许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悟也不尽相同,但至少告诉我们,成长是思考方式的不断升级和深化。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对于每个出现的人物,忍不住问一句:这是好人还是坏人?看到好人,则会高兴;看到坏人,只会痛恨。这无疑于人生的第一阶段。这让我想起初入人生的杜甫,他出身于正统的官宦之家,受到纯正的儒家教育,所以,在他早年的世界里,写出是水山的雄壮,写出了凌云的气势,也写出青年人的意气风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写出他的抱负,也写出它的纯真。不正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吗?
长大后见到人生的凄惨与荒凉,见到人性的繁杂与反复,也就不会再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甚至连骗人的电视剧都敬而远之。人,究竟用什么来评判,连自己都觉得疑惑。这让我想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样的山河,一样的春色,心头却无法把这春景描绘出来。孤身一人,深陷困境,理想渺远,功名渺远,帝王渺远,这还是杜甫所期盼的盛唐吗?估计已物是人非。人生难道如同幻影一般一闪而过吗?人生的山水世界在自己内心世界开始坍塌,岂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吗?
这样质疑批判的人生一直存在,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以前那个需要问好人还是坏人问题的电视剧,似乎有所感悟,如果一味的否定,连最初最初的纯真都已丧失。如果我们内心连这一点纯真都失去的话,那人生的色彩还会有什么留下来呢?百转千回,蓦然回首,其实自己内心一直在寻找,寻找最初的自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话语响彻耳畔。不错,晚年的杜甫一无所有,连屋顶的茅草都被顽童抢走,但他又好像找到了当初的自己。这不正是他内心一直渴求的吗?为社稷担忧,为民生伤心,为国主分愁,他依然是杜甫,而且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杜甫,是一个大写的杜甫。这里的山水依旧,但人已成长。
成长不是文凭的升高,成长不是物质的富有,成长不是精神的停滞。成长应该是思考方式的升级。愿你风雨一生,归来仍是少年。
拥有一颗大爱之心,心中有格局,有山水。有家国,只有这样,你的思考才不会停滞,你的成长才犹如珍珠,历经风霜而更璀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