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从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释文:足厥阴经在躯干只有章门穴、期门穴两个穴位,均位于胁肋部,与足少阳经交错,且在《铜人》之前文献,章门穴归于足少阳经,期门穴归于足太阴经。内行线描述详尽,而体表投影区的穴位却数量极少,又归入他经,为何?
“厥”义为尽、终止。“厥阴”一可解释为阴气至此而尽,另可解释为终止于阴器。从古典经脉起源过程来看,足厥阴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指下肢内侧起于足大指而终止于阴器的特定经脉。在“十二脉”理论逐渐完善并对应于十二脏腑时才联系到肝。这就不能理解为什么足厥阴经在躯干部位穴位数量过少的原因了。
同时,足厥阴经病候中有“丈夫㿉疝妇人少腹肿”“飧泄狐疝遗溺癃闭”;络脉“结于茎”,其病候中有“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经筋“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候中有“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等,这些描述均提示足厥阴经与阴器的特殊联系。
2,通过“与督脉会于巅”理解足少阴经与足厥阴的关系。临床上,巅顶痛为“厥阴头痛”,却取足少阴位于足底的起始穴涌泉治疗,为什么不取足厥阴的穴位治疗?足少阴与足厥阴经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精血同源,肝肾同源,肝与肾两者在功能上密不可分。
而在经脉的循行路线上,两者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足厥阴经在内踝上8寸之上,与足少阴并行在一起。足少阴经在大腿内侧无穴,似更提示与足厥阴并行。而进入躯干后,足厥阴经“循喉咙之后”“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又与足少阴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相似。如前所述,在经络学说早期的十一脉阶段,如果足厥阴经仅指下肢内侧起于足大指而终止于阴器的特定经脉,而与肝的属络联系则是在十二脉阶段的补充说明,就不难理解足厥阴经与足少阴经的循行重合现象了。
足厥阴经病候中有“遗溺闭癃”,阴器主排泄尿液和精液,肝失疏泄阴器开阖失司则为遗尿或遗精,若肝经湿热下注,尿不得出则为闭癃,李中梓在其《内经知要》中点出“世俗之治小便失禁者,但知补涩而已,不止《内经》论肝肾膀胱之病,不知为何邪所干,则知七情六气皆能为病也”,足厥阴经与足少阴经的特殊循行联系,正是对这一临床诊治原则的提示和诠释。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㿉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1,关于是动则病中病候的理解。
本段首先描述的是“腰痛不可以俯仰”,结合足厥阴经与足少阴经循行路线在大腿部的重合,此句当与足少阳经“贯脊”的循行特点以及足少阴经筋“阳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相参理解。
各种疝病的发生主要在小腹前阴处,为足厥阴循行所过,故有“诸疝皆归肝经”的说法。古人将疝病分为七种:冲、狐、㿗、厥、瘕、㿉、癃。根据病变特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阴囊肿胀疼痛,㿉,意为坠落、降下,临床中多辨为肝经湿热下注,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睾丸炎、附睾炎等,为男性特有,故称“丈夫㿉疝”;第二类为剧烈腹痛,多发生在小腹,为寒邪侵袭所致。“病在小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相当于宫寒痛经,又称“寒疝”,故足厥阴经病候中称“妇人少腹肿”;第三类为体腔内容物突出的病症,与现代医学的疝气病相同,足厥阴经病候“是主所生病”中的“狐疝”即属此类。
“是动则病”的末尾,并未以“是为某厥”结束,何因?足厥阴与足太阴这两条经脉在小腿内侧内踝上8寸以下的阳性反应点重叠分布,即两经病候中“是动则病”的脉动之处并不都出现在本经小腿内侧循行路线上,这是原因之一。另外,足厥阴经主要联系阴器,与脏腑的联属关系与足少阴经相近,故省去“某厥”,以强调本经病候中阴器部病候的外经属性。
2,关于“是主肝所生病”的理解。与是动则病不同的是,增加了许多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引起的脏腑病症。
胸满即胸胁苦满,呕逆即呕吐呃逆,飧泄即完谷不化大便稀薄,遗溺即遗尿,闭癃即小便不通或淋沥不畅。
《灵枢·经别》: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
充分体现足厥阴和足少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强调外阴症候。
《灵枢·经筋》: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结于内辅骨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释文:“起于大指之上”,当为拇长伸肌腱所过;“上结于内踝之前”,当为胫骨前肌腱所过;“上循胫结内辅骨之下”,即腓肠肌内侧头结于股骨内侧髁处;“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大腿内侧与前阴处相联系的有长收肌股薄肌及大收肌,均协同起到内收髋关节的作用;“络诸筋”指足三阴和足阳明之筋结聚于阴器,足厥阴经筋所联系的长收肌股薄肌及大收肌与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经筋所联系的耻骨肌短收肌等协同作用,组成大腿内收肌群。以上经筋是“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的解剖学基础。
“伤于内则不起”,不起指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这里的“内”似有“内伤七情”之意肝气郁结也可导致“不起”,这恰类于现代医学对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解。
“伤于寒则阴缩入”,寒主收引,客于厥阴,则宗筋拘急。
“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此热当指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相火妄动所致,以肾阴亏虚为本,以肝火偏亢胃标,致阳强不倒,阴茎坚挺不收。
足三阴小结:足三阴经,从足走腹;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中间,但有交叉;先外行线,接内行线;阴经应脏,属肝脾肾;经脉病候,主所属脏:足太阴主脾所生病而应脾主运化;足少阴主肾所生病,应肾之先天之本五脏之根;足厥阴主肝所生病,应肝之疏泄功能及联络的阴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