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不胸胁。(没有标点符号是不是很好玩)
读书笔记:《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脾足太阴之脉释文:1,本经经脉内行线与外行线的关系问题。
足三阴经脉躯干部内行通路与穴位通路同为一条,无内行外行之分。事实上,足六经的经脉,都在躯干部有相应的投影穴位或内脏反应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足三阳经要分别行于躯干的正背侧面了。概因躯干为立体结构,内在的脏腑功能异常时,在躯干的正背侧面都可能出现反应点,所以治疗胃痛既可以选择足阳明的梁门,又可以选择足太阳经的胃俞穴,还可以选择足厥阴的掌门。当然也可以理解特定穴理论中的募穴和背俞穴所谓“脏腑之气在胸腹和背腰部输注和结聚”的真正含义了。
2,关于上腨内的理解。
足太阳经的“贯腨内”“腨如裂”,对应部位当为腓肠肌中部和外侧头部;
足少阴的“以上腨内”和足太阴的“上腨内”,当对应内踝上8寸以下的小腿内侧中后缘 应腓肠肌内侧头。程氏针灸强调临床中通过对腨的触诊,来进行经脉诊断,选择足太阳、足少阳、足少阴、足太阴的不同穴位,来治疗不同原因和疼痛部位的腰骶疼痛。
3,关于“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的理解。
“连舌本散舌下”,强调舌的运动功能依赖脾的运化。足太阴经循行中的“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建立了心与脾的联系,当然“注心中”与“连舌本散舌下”亦成为“舌为心之苗”的经络学基础。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释文:1,关于是动则病的理解。阴经属脏络腑,故足太阴经是动则病与所属脾的功能关系密切。“腹胀善噫”与“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当为中焦气机不畅的上下表现,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也是“胃脘痛”的病机。“是动则病”部分,强调所属之脏功能变化的诊断,但为什么不以“某厥”来强调诊断的部位在下肢内侧面的经脉循行之处呢?
推测古人认为脾与肝的功能异常时,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阳性反应点是重叠分布的,即可以出现在两条经脉的循行路线上,最具代表性的学位就是三阴交了。
2,关于“是主脾所生病者”的理解。
本经腧穴主治与经脉所属的“脾”之功能密切相关。如“舌本痛”与“舌本强”同,“体重不能动摇”与“身体皆重”同,“食不下”与“食则呕”同,“心下急痛”与“胃脘痛”同,其他症状亦与脾主运化功能相关。
“烦心”,因足太阴经入心中,若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则心神失养心脾两虚,表现为心烦。
“溏瘕泄”,“溏”指大便溏薄不成型,或有不消化食物,形同鸭便,是脾虚的典型表现;瘕,指腹部忽聚忽散的痞块,为脾虚气机阻滞的表现;泄,指腹泻,亦是脾虚运化失司的表现。
“水闭,黄疸,不能卧”,指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或聚于腠理发为水肿,或结聚膀胱致小便不利,亦可发为阴黄,湿热蕴结时为阳黄。
“强立”,太素做强欠,指想打哈欠而气出不畅。
“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能用”,湿性重浊,易积于下肢而出现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指亦因肿胀疼痛而活动不利。临床上恰有痛风性关节炎一症,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其病机与足太阴经病候同。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脾主肌肉四肢,若脾虚则气血化生无缘,四肢肌肉失养,表现为周身关节瘛瘲不收。实则指湿浊困脾,故周身酸重尽痛。
《灵枢·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
如果经别是对经脉循行路线的补充或者强调,那么足太阴经别离开本经后就早早地并入足阳明经别中,只能说明古人想强调足太阴与足阳明两经在躯干内的循行是统一的,是不分彼此的,因而两经所联系的脏腑,脾与胃的功能上亦存在密切相关性。事实也是如此。
《灵枢·经脉》: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其病: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肠中切痛;虚则鼓胀。取之所别也。
释文:公孙,为黄帝姓,有协调、制衡之义。协调肠胃之间的关系。
《灵枢·经筋》: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 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胁,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扭痛,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
释文:1关于“起于大指之端内侧。。。聚于阴器”。
内踝前下方腓骨长肌腱和胫骨前肌腱附近有商丘;“结于膝内辅骨”当理解为股骨内侧髁;“上循阴股结于髀”当理解为股内侧肌,阴股指大腿内侧面;“聚于阴器”指股骨与耻骨之间的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
读书笔记:《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脾足太阴之脉2,关于“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着于脊”。
此句涉及肌肉包括腹直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为“上引脐与两胁痛引膺中”的解剖学基础。
读书笔记:《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脾足太阴之脉“其内者着于脊”指髂腰肌。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两肌向下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为“脊内痛”的解剖学基础。
读书笔记:《百年程氏针灸传习录》脾足太阴之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