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之规则中的冷漠有感

读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之规则中的冷漠有感

作者: 边走边想007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7:59 被阅读0次

    利用春节,读了几本书,云香老师的这本,引发了我以下思考,我用“见感思行”模式记录之。

    见:

    在第一章第3节《我不想吃饭了》中,云香通过豆豆(云香老师的孩子)吃饭的事情描述了她当年对于规则的僵化和不通情理。在小巫老师的书中,提出“温和而坚定”的执行规则的原则,比如吃饭,吃完了,到了规定时间厨房就关门了,如果因为去玩耽误了吃饭,就没有饭吃,要等到下一餐才有。那天吃饭时,豆豆看家里来了客人,很兴奋,也想加入大人们的谈话,被敷衍后干脆不吃饭开始唱歌以吸引注意,不成功后又换其他花样捣乱,后来妈妈告诉他5分钟后收碗,他丝毫不为所动,最后妈妈直接把饭倒进垃圾桶,他开始大哭。云香老师的同学说看到了她有史以来最冷漠的一面。云香大为吃惊,后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到被这样对待非常生气、委屈,感到冷漠和失望。当时她只希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没有考虑孩子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水平,尤其是孩子当时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僵化了规则,关心变成冷漠。第二天遭遇同样情况时,云香老师通过用心倾听、积极回应豆豆,并给豆豆真诚道歉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云香老师觉得:培养习惯不必纠结于形式,应更多去想当时孩子的心里需要是什么,什么才是真爱行为,并自此全面放开吃饭,不再执着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做到,并相信孩子能够学到。当放下妄念,轻松面对,孩子吃到一半去玩也不干涉,越是放松,孩子越容易安静的把一顿饭吃完才离开餐桌。

    父母自己拥有良好的习惯,满心欢喜过好每一天,并且能够很好接纳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才有可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读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之规则中的冷漠有感

    感:

    云香老师擅于自省,且自我调整能力很强,能够通过角色扮演一下子明白豆豆当时的心理需求,并在第二天通过用心倾听和积极回应满足到孩子的需求。

    思:

    当我们忽略了孩子的需求,TA会通过行为来提醒我们,这个时候是第一次挽救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看看,在那个行为(往往是挑战性行为)的背后,TA到底要什么?满足了这个,问题往往迎刃而解,不会恶化。我们坚持规则的时候,也不会遇到那么多挑战。

    但当我们忽略了这一点,而过于关注规则、对未来担心焦虑,则势必会引发很多冲突,规则也很难实施,久之,我们的情绪会越来越烦躁,心态上越来越失望,在态度上会越来越冷漠。

    我们制定的规则适不适合孩子目前的发展?如果适合,则需要智慧的引导,而不可僵化,一味坚持规则,引发冲突,进而带来更多负面情绪,破坏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我觉得最关键的不是要不要规则,放不放开规则,而是应关注孩子的需求,尽量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该有的规则,还是应该温和而坚定的坚持,但也有弹性。

    例子中,豆豆和妈妈对抗的不是同一件事。表面上,他和妈妈对抗的是吃饭的规则,而实际上,豆豆首先对抗的是大人聊天聊得热火朝天却忽略了他。这就像两个人拔河,拔的不是同一条绳子,又如何会有结果呢?做为成人,我们只能通过倾听看看孩子在哪个频道,然后调整自己的频道到孩子的频道,共情他的感受,再顺势而为到我们的频道,引导他的行为。也就是远斌老师讲的“上顺下逆”,顺应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的感受,引导他的行为。

    读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之规则中的冷漠有感

    行:

    在家庭中,更多以身作则,同时引入更有吸引力的活动,在过程中来帮助潜移默化规则;改变习惯的看问题方式(专挑刺),强化正面事实,多做赞赏的练习。

    在工作中,更多用游戏的方式引导规则,这样能够让孩子感觉到更轻松而不是剑拔弩张的权力争夺。多看行为背后的需求。用心倾听,积极回应。

    总之,过好当下,做一个有趣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云香《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之规则中的冷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r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