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败N次的筷笼
产品引发的暇想买到一个合适的筷笼并不容易。身为消费者,只能是市面上出现什么,觉得可能好用便买回家。我们的设计师从来未能超越消费者,他们似乎一直在用消费者做实验。
我印象中最早的筷笼大致就是一个大大的杯子,瓷或者金属质地,筷子很快就发了霉。
接下来有人把它做成类似方形的,底部是一整块金属板,侧边都是格栅状,筷子放进去之后老往隔栅外跑,还有稍短的勺子,往外拿时非常费劲,有时不把里边的东西全部倒出来,花上半个小时,简直没法弄出来,同时水在金属底板上流不下去,筷子仍然会发霉。
接下来终于有人想到把格栅改成孔状的侧边。再接下来终于又有人想到把整块的底座改成孔栅。现在,我在市场上终于看到底座和四周都是小孔状,既透风又不存水的合用筷笼了。
中国的大部分产品设计师,似乎没有生活中的半点想象力,且从不先试用自己的产品。
2、洽洽上的瓜子
产品引发的暇想那是我十几年前刚到成都的时候。有一天逛超市时,竟然被洽洽瓜子包装袋上的那一粒瓜子给吸引住了。它显然是画家画下的一粒瓜子,远比实际中的瓜子更引发我对瓜子的食欲--不,勾起我的不是食欲,还有一种审美的强烈感受。我感到它比世间所有瓜子都更像一粒瓜子。它如此饱满,如此充满生命,我无法移开脚步,我买了一袋这种瓜子,然后把这个包装袋夹在我的日记本里。这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对来说,写作不那么容易得到它比现实存在之事物更真实的感受,但对于绘画作品,我们却不难生出类似感受,这就是艺术的真实,超越现实的真实,也是一切艺术所应追求的目标。但,它到底是如何达成的?写作也许应当学习绘画的技巧--我相信这是可能的,因为它们同属艺术,具有较高的可迁移性; 而绘画相对文字具有更强的可感性。
3、 ”加热笼”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是典型的怕冷族。记得有一次跟某男说起女人怕冷的事,他说他家那位:市场上出现过的每一种取暖的产品,她都会买回家。我也是如此。最早的热水袋,电热毯,暖脚垫,电热暖手袋,暖宝宝,电热椅垫,桌面电热板,电热桌,自发热鞋垫、衣物,晶片地热垫,当然还有空调,电热扇,电热油汀……每一种都曾成为我一时之宠,但最终又都束之高阁--因为它们要么太耗电,要么不舒服,要么不方便,或竟三者兼之。
南方最舒适的取暖设备还数老家用的所谓北京炉子,乡下或小城有一部分还在用。每次寒假去姐姐家,坐在铁制的北京炉旁舒适无比,全身都是暖意--无论读书写字神侃还是搓麻将,但需要烧煤球,煤灰飞扬,每日还需换几次煤球,卫生上稍有缺陷,在大城市里不方便。
我常常幻想有一个能让我长久坐在书桌前读书写字而暖意融融,既方便舒适又不过分耗电的产品。
在老家的冬天,围炉而坐的时候,一床棉被罩在上面; 若只有一两个人,会有一种竹笼,棉被罩于其上,掀开棉被把脚塞进去,一样温暖舒适--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小小电热笼就好了,绕着膝和腿围上电热线--就像一个不变形的硬质电热毯,再盖上一层被子,人若暂时离开,被子自动落下,热量不会散失。加热空间小,耗电自然也不会高。
产品引发的暇想万能的淘宝上竟然就有!我只需在上面盖一床小被子,即可完全满足我的需求!
对我来说,淘宝一直是个能够让人放飞想象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