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开复先生的一本书,记录了他得了癌症之后的生活和心理路程。
一直听得多看得多的是坚强地生活,顽强的生命力类似的一些语言文字,很少思索死亡,然而正是如此,你遗漏了什么,上天就会给你补上这沉重的一课。
先是父亲从我的生命里离开,在父亲离开我之前,我看的是李开复先生的另一本书,世界因你而不同,讲的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威望的成功人士,那些洋洋洒洒的笔墨如同我当初的心情一般,觉得人生就是该那么过,不然真对不起流逝的岁月。
然而父亲的离开,让我对生活的激情锐减。哪怕物质基础增厚了些,哪怕职位升了,也很难抵消精神里缺失的那一部分。就算看过史铁生先生的书,我也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上天看着父亲太辛苦了,才接走他的。这种安慰与我不过是自欺欺人。
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因为精神里的一部分缺失后,我不知道走向哪儿才是属于我的归程。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被唤醒却是在无关职场的麦田里,我站在夏天的风中,望着那一望无垠的麦田,就那么站着,那一刻的满足竟然比物质和职位带来的更让我开心,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同时把自己比作清贫的知足者。
自那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对事物的看法又多了一个角度,后来遇到了《向死而生》这本书。它把我所有内心的活法和想法写出来了,甚而我觉得自己还有些许超前的思维。那个时候,我在内心感恩上天,感恩我的父亲,让我在悲痛过后彻底明白,生活本无意义,人为加入的某些意义能让我们充实,过多只会带来负担。
自父亲离开后,别人看到的我都是沉重而疲惫的,尤其是工作中,他们觉得我很不容易,要照顾自己,还要顾及无理取闹的母亲和我行我素的弟弟。但事实是我自己给了自己这些压力,实际却没付出什么,除了情绪,对他们动不动就发脾气。然后病了一场,与癌症擦肩而过。
但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包括康复之后,还是会冲母亲和弟弟发脾气,先生总劝我,有话好好说,不要发脾气,对身体不好。搞得他也觉得母亲和弟弟的确不让我省心。
2017年是全家最难承受的一年,先生说最大的事故是大伯走了,我理解,却无法感同身受。因为我的父亲也是家里的老大,当初几个叔叔的情绪也是很崩溃的,二叔那段时间整夜都嚎啕大哭。先生说,大伯早上好端端的出门,哪里想得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接着他叹了口气,说,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说,2017年最大的事故是小宝宝不在了。先生说,出现的不是时候。我却想着,没有是不是时候的事,只有受不受得住的命中注定。生命给我们的从来都是不早不晚,不偏不倚。然后宽慰他,人和人之前本就一场渐行渐远的路,而死亡是作为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怀恋的目的是要好好的活,我们能做的只有一路向前。
不论何种生物,都是一场向死而生的轮回。繁殖速度直逼细菌的旅鼠,在繁殖过量时,成批成批的成鼠,变色成它们的天敌鹰极易识别的颜色,方便猫头鹰、秃鹰、苍鹰的捕捉。它们知道大自然的规律,没有想过让地球变作它们的世界,而是接受大自然的选择,既然有新生,那么成鼠多了肯定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它们豪不畏惧地成群地去往死亡的目的地—大海。鹰的猎食并不能让它们都消失,毕竟旅鼠太多了,鹰饱食了囤积了食物就不会再捕食了。而剩下的存活的成年旅鼠,选择的是被淹没在大海的波浪里。想象那种画面,大批的成年旅鼠极速地奔向大海,头顶的猎手不时地俯冲捕食。除了悲壮,还是悲壮!它们的这种遵循自然的生存方式不得不说是向死而生。
大道至简,该就是简单得连同像这种小动物都能知道的吧!生何欢,死何惧,才该是庄子的逍遥吧!
既然生命向死而生,那么我所有的经历不过沧海一粟,我所有的悲伤不过是尘埃一粒,我所有的幸福不过清泉一掬,我所有的成长不过弱水一瓢而已。
生命向死而生,那些可爱的孩童有多灿烂就让他们多灿烂吧,谁知道以后会怎样?那些令人烦恼的絮絮叨叨,让她继续好了,等到哪一天不絮叨了,也许就剩怀恋了。那些让我们困扰的人,随他去吧,别到一定时候只有回味那个人时才知道他有温度。
生命向死而生,你来,我欢迎,你走,我不留恋。人来人往的世界,我只在乎在一起的岁月,至于你在没有我的世界里,我祝你快乐,并转身离开。
生命向死而生,无所谓牺牲和付出,把一切换做心甘情愿,才不枉此生。粘上牺牲和付出,就在标榜自己多么伟大,然而旅鼠的一生就是遵循自然的生生不息。小草不也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命向死而生,坚强地温和,聪慧地笨拙,刚毅地柔软,水大抵是这样吧!
向死而生,上善若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