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悟读书成长励志
群体的影响无处不在

群体的影响无处不在

作者: 小玉儿fry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04:14 被阅读8次

人是群居动物,基于群体的背景,产生群体的行为,群体的影响广泛存在。

群体是指两个或者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群体如何对我们产生影响,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1他人在场的影响

假设你是一个学生,今天晨读背诵了一篇课文,你背得并不太熟,老师点名让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诵,这项任务对你来说是很困难的,这时你可能第一句背完,就忘了第二句怎么背了;而当你背得滚瓜烂熟时,这项任务对你来说是非常简单时,你可能可以更快地背完。这是一种社会唤醒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有他人纯粹在场时,我们会变得更加紧张或兴奋,唤醒会促进简单行为,妨碍复杂行为。

众多他人在场形成了一个压力情境,当我们身处其中,通常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平日里你可能轻轻松松就能跑完800米,而在参加运动会时,你会觉得阻力非常大,呼吸困难,脚步迈不开,平日里跑的800米在运动会时就像1500米一样远。平日里虽然也有他人在场,但是焦点不在于你,参加运动会时你成为了焦点,他人在场以及现场的氛围使你非常紧张,血压上升,肾上腺激素上升,心跳加速,生理反应带动了心理反应,妨碍了你的行为。

他人在场对我们的社会唤醒一部分源于评价顾忌,一部分来源于分心,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纯粹他人在场。评价顾忌是我们想知道别人怎么评价我们,分心是专注于他人和专注于任务之间的矛盾,纯粹他人在场也会引起唤醒。如果我们能全身心地投入于任务之中,对别人的看法不太在意,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人在场的影响。

                      2社会懈怠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人多力量大吗?比如要求一个20人的团队写出一篇报告,这篇报告只由领导者传递给上级,不会署名,你觉得完成这篇报告的速度会快吗?质量会高吗?实际上,不署名使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减少了评价顾忌,使个人消失在群体中,这时便出现了社会懈怠,每个人都有搭便车的心理,觉得自己的努力也会淹没在群体中,从而自动降低在群体中的个人努力。人多未必力量大。

一个公司的薪酬机制如果都是平均分配,干活与不干活的人领取同样的薪酬,那不干活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一项拔河比赛中,每个人的力气分布是看不见的,淹没在群体中,减少了个体的评价顾忌,每个人都不会使出全力。

当然,群体的工作不一定总是引发社会懈怠,当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力、参与度高时,更能减少社会懈怠,提高个体的努力程度。社会懈怠现象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提高对群体成员的关注度,有助于防止出现社会懈怠,提高任务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也能防止出现社会懈怠。

                        3去个体化

想象这样一个情境中,一个7岁的小男孩被扒光了衣服,一群人围着他七嘴八舌地指责他偷窃的行为,如果有人上前去打了小男孩,其他人也很可能对小男孩进行围攻。这是一种群体失控现象,群体中的个体失去了自我感,他人在场引发社会唤醒,社会唤醒助长了个体的简单行为,社会懈怠使群体分散责任,一旦唤醒和责任分散结合在一起,群体就很可能失控。

去个体化与群体规模有关,当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情境中,而非自身,个体的评价顾忌会急剧下降,比如当有人要跳楼时,楼下围观的群众有的劝说不要跳,有的起哄跳下去,当事人本来不想跳,在起哄的情境中真的很可能就跳楼了。这些吃瓜群众的群体规模使个体的评价顾忌降到最低水平。

去个体化还与匿名性有关,互联网时代,人人在网上以虚假的身份存在,网络暴力越来越普遍,个人在网上不是以真实身份存在的,匿名性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更容易对情境线索做出回应,不管线索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当人们看到别人和自己做出同样的行为时,会对自己做出冲动行为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愉悦感,当看到别人和自己做出同样的行为时,我们也会认为他们和我们想的一样,从而又强化了我们的感受。

当我们身处群体中,要警惕去个体化的影响,加强自我觉察,防止出现群体失控的行为。

                      4群体极化

假设今天公司领导开会研究是否做出一项投资决策,当大部分的领导都持投资意见时,开会讨论产生了群体极化,讨论通常强化了群体成员的普遍倾向,并且往往做出了更为冒险的决策。

群体极化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有同一个倾向的人聚在一起更加可能做出这个倾向的行为,将一群不良少年聚在一起,更可能增加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将一群媳妇聚在一起,更加可能对婆婆进行数落;将一群爱国者聚在一起,更可能发起爱国行为。群体讨论可以放大积极或消极的倾向,群体极化是对我们所持观点的一种强化。

当我们处于群体讨论中,问问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更可能避免产生群体极化。

                      5群体思维

我们把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的现象称为群体思维,群体思维通常是无懈可击的错觉和群体道义毋庸置疑的表现,群体成员将观点进行合理化,通常对对手产生刻板印象,迫于从众压力,缺乏自我审查,产生了一致同意的错觉,对内群体的认同,排斥外群体,群体思维很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决策。所以,有时候优秀的群体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今天讨论了5种群体的影响,了解了群体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当我们身处群体情境下,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否受到群体的影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

相关文章

  • 群体的影响无处不在

    人是群居动物,基于群体的背景,产生群体的行为,群体的影响广泛存在。 群体是指两个或者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群体如...

  • 群体的影响

    从事法律职业,常常会接触到犯罪分子。其中,有部分的犯罪分子为90后,甚至是00后。同为90后的我,每次看到他们的基...

  • 群体影响

    今天看了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影响的章节的上半部分。群体,就是指两个及以上互相影响的人。每个人都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群体中...

  • 群体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二编就是讲社会影响,之前读书笔记里提到的文化和同伴影响,从众现象,说服,都是社会对个体产生的影...

  • 群体影响

    毫无疑问,一小群有思想,有责任感的公民能改变整个世界。——玛格丽特.米德 群体的概念:两个或更多互动并相互影响的人...

  • 同辈群体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听不进长辈的话,却能接受朋友说的话。反过来也是,长辈能听进他们同龄人的话,却不能接受我们小辈说的。这是社...

  • 群体意识的影响

    今天读了一本闲书,里面讲到群体意识。元末明初,兵荒马乱,百姓民不聊生。但山西治理得蛮好。明朝建立后,山西人口强制迁...

  •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群体结构与亲缘关系

    1、群体结构及其对 GWAS 的影响 群体结构的来源image.png群体结构对GWAS的影响--混淆变量Ance...

  • 群体极化、群体思维以及少数派影响

    关于群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影响的三个例子,分别是群体极化:群体对我们观点的强化作用、群体思维:群体对决策的影响、少数派...

  • 你是怎样受到你所在群体的影响的?——读《社会心理学》

    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群体中,也无可避免的受着群体的影响,同时,作为个体,我们也可以影响群体。身处群体中,是不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体的影响无处不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ce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