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听了一个讲座,受益匪浅。
使我受益匪浅的不是讲座的内容,而是那天经历的人和事。
一个被舒适圈消磨的人讲座是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作为一个完完全全的文科生,对于任何理科方面的东西可谓是狗屁不通。自己也渐渐认识到了自身在这方面知识上的严重缺失,故而也有意地在一些时候选择给自己略微的扫扫盲。
之前听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的网课,讲得十分生动,基本是科普故事性的东西,偶尔涉及到公式就压根没懂,但还是了解到了一些名词和人物、事件。
同样地,这回的讲座也只是很简单地听一下这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的相关科普。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
在问答环节中,有很多同学问出了例如区块链与农业生产发展、计算机相关软件应用、人工智能从低级向高级跨越等问题,其中更有一些刚入校的同学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规划及对于相关领域的探究学习……
这些真的令我记忆尤深。作为一个毕业绝大多数都穿粉红色学士服的文科院校,有那么多同学能够关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并且能够问出这些问题,连讲座主办的老师和主讲人都意外。
自己能够去聆听这场讲座也算是一个偶然之举,日常的生活状态基本已经定型,没有更多地去参加新的活动,没有去认识新的人,平日活动基本就上课、宿舍、图书馆、加入已久的组织以及有时和室友出门玩。没有新的东西流入已经稀疏平常的生活。
一个被舒适圈消磨的人虽然“舒适圈”这个词已经被众多励志鸡汤文用滥,但“走出舒适圈”确确实实是很有必要的。老是生活在已经颇为熟悉的环境中,眼界和格局也会被环境所限。
一般在一个圈子中,周围一些人平日所接触得多的事物你也会有所了解,这些事物多多少少和你所接触的东西会有所重叠。如若不踏出这个圈子,那么就接触不到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对于自己尚且陌生的新的东西。
记得一个老师说过,他家孩子现在每天时间都用来看哔哩哔哩,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这样,也总是固定地、局限地在看某一类东西。或许你看的都是你感兴趣的东西,在不断地接触中也加深了你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也学到了很多。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你所接触的东西全部都是来自于某一方面的,那,除此之外的呢,你一无所知,不可怕么?
一技之长很重要,不然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专业和行业,但广泛了解事物同样也非常重要,因为你不能和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脱钩。
老是生活在一个圈子中,会不知道圈子外界的情况,不了解外界的事物、不知道外界的变化。而事物又都是相联系的,外界的变化终会引起圈子内部的变化,未来如何变化,目前不得而知,但若等到那时才去了解知晓,或许就会太晚了。
熟悉而舒适的环境会渐渐消磨掉一个人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应变能力以及顺应潮流的生存能力。不要等到发现为时已晚再来后悔。
适时适当的走出舒适圈,去接触外界吧,事物的联系性会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圈子,不要继续被一层不变的生活消磨下去,不要成为被舒适圈毁掉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