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话题“最想做的事情”,其实我想说,也许不需要我来回答了,非常感谢 清单管理 这个工具。
一个几乎随身携带的本本,上面记录着所有想做的事情,它是我梦想的守护者。
这里面标记着每天要做的事项,包括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进度总结等等版块。每一项完成后画勾,然后每周对上一周加以总结。
前几个本本因为使得不顺手等原因,换了好几个,最近这个持续用了将近半年多的时间,算是大爱。收获自不必多说,含笑不语:)重点是想分享几个值得一提的使用技巧:
1.抓住瞬间的灵感
总有那么一些事是突然想做的,也许是想某本书、某个餐厅、某个活动体验,甚至是某个人吸引了你,让你想去花时间了解一下,好的,无需审视,先都记录下来,因为这可能是直觉的吸引。
靠意识来记忆的大脑承载的事情总归有限,所以必须要靠笔头加以记录,留待日后观察。
2.完成当天重要的事
对于每天要做的清单,最夸张的时候我甚至一天列了20多项。当然,这并不是说全部都要完成的,毕竟抛去必须的睡眠和吃饭时间,每天也只有十几个小时的物理时间来完成这些事,如果抱着事事做完的心,就过于理想和不切实际。
所以,就要把事情简单归类。
在此,我用的是《高效人士七个习惯》中提到的“重要/紧急”四分类法,先完成“重要紧急的”,其次“紧急不重要”,再次“重要不紧急”(一般需要很长时间),最后的“不重要不紧急”一般会被我归入下周列表或是月度列表,过一段时期再回顾。
3.总结回顾
这个是最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每到周末要做的非常兴奋的一件事。
观察一下上周的列表,回顾已完成之事的成就感,分析未完成事项的属性,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在这之中,我发现很多当时想做的事后来也没那么想做。以冲动消费为例,时间淡了也就不想买了,所以对此还是蛮欣慰的,如此积少成多,就省了一大笔钱。
还有一些事情,因为客观原因要等到几周后的固定时间才能做,就提前把它加入到下周计划中。
我的计划列表通常不超过一周,如果太长,会忘记,所以就算是几周后要做的,也要在本周末作为提醒出现,给后续预留出时间。
在总结部分,可以清晰看到,有些事是自己非常愿意做又能很快完成的,而有些事则要花费很大意志力,说服自己,就像吞掉一只青蛙那么难。那么好了,就把类似后者的事件放在今后第一个要做的顺序,因为先攻下最难的事,后面就容易多了。
总结和回顾是一定要持续做的,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兴趣点和心理惰性等等,也是从实际生活中更读懂自己的一种方式。
4.合理安排娱乐,切忌完美主义
这一点是在最开始用清单列表,我经常犯的一个误区,总是要求自己每天要完成所有的事情,结果就是心理挫败。
经过反思以后改变了以下认知:
首先,其中一些事情可能并不值得立即去做,比如无法判断的非理性消费,缓一缓反倒是有好处的;第二,过于要求严格而达不到标准会造成不良情绪,毕竟,我们是人,存在情感和生理的特征,需要为这一情况留出弹性的空间。
因此,对于喜欢完美主义的人来说,在做事前要全力以赴,在衡量标准时也要人性化。
此外,用奖励来促进目标,会让心理得到愉悦,工作和生活保持正节奏。
比如,可以把做完某某事候,去吃一顿、旅游一次、或者和xx约会当做一个奖励。这样,既可以让自己放松,同时又完成了列表中的一项事情,获得成就感,一举两得。
最后,想说的是,其实在聊“我想做什么”的时候,如果真的想,那已经在做了,因为拖延的罪恶感会让人痛不欲生,泯灭希望。
如果就是想而没有做的欲望,那么这事估计也不怎么值得去做,也不要让它没事来打扰自己的思绪。
对于那种模棱两可无法判断的,就不妨用一个本本随时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要做还是不做,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梦想的路上,选一个喜欢的清单本本来陪伴你,也许会走得更有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