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0 前言
Section 00 动笔写之前
很早就想着要写关于这种沟通与说服类的文章,不过真正提笔开始写之前我还是非常慎重地翻阅了十几本书,然后询问了好几个这方面的高手,并且仔细回顾了自己日常接触的真实案例,与朋友做了一番探讨后把这些案例收录进来。
我希望这一系列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真正实用的价值,把它当成工具来使用,去指导你日后的人际交往。
我希望这一系列的文章能够刺激你去尝试,这个年头不缺知识,信息时代一两个关键词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还特别特别的多,多到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选择。可是,真正经过实践验证可行的那么几条,你却很难分辨:
一是因为这年头能说的比会做的多了去了,能扯的都站在台前吧啦吧啦,会做的都去埋头赚钱去了。
二是因为别人能成功的法子,不一定适合你,这种个体差异既造就了成功不可复制,同时也注定了任何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独立个体。
所以,如果你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亲自去尝试里面阐述的种种原则,然后给我留言反馈,我会特别有成就感,这意味着我的构思与经验的确帮到了你,让你获取一番有价值的体验。
而且,如果你肯这么做的话,正如这篇文章的标题所说,我的想法也深深的打动了你,不是么?
Section 01 打动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让我们先从一个小故事开始。
大概10年前,有一家很出名的央企到一所重点大学挑选应届毕业生,由于这家企业在行业里面的名声如雷贯耳,聘上了之后简直就是直接和“前途+高福利待遇”挂钩,不光自己够嘚瑟好一阵子,爸妈在亲友面前也能忒长脸了,所以前前后后将近1000人都去了这家企业的招聘会。
可是这次的招聘指标只有10人,可以说淘汰比率高得惊人,是一个很残酷的游戏。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只有50人进入了最后的面试阶段,进行最终的淘汰。
面试官是三个人,一个人事经理,一个总监,一个专业技术经理。最后的面试问题,也特别简单,前面的层层环节已经很清楚应聘者的家庭背景、在校成绩等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了,而这最后一轮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高压问题,在限定时间内逼迫应聘者回答,通过观察他们的压力状况下反应来推断将来的工作表现。
这个环节无疑是很难受的,尤其是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在精神压力下很容易就眼神飘忽、东拉西扯,甚至说话都不利索,结结巴巴的不知所云。
诸多应聘者中有一个小伙子,他亲眼目睹众多应聘者信心十足的进去那间单独的面试室,然后几乎每一个都垂头丧气、失魂落魄的从哪里出来,看得他心惊胆战。因为他清楚地很,在这么多人里面他肯定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遭遇等着他。
终于,轮到他进去的那一刻,他甚至感觉自己的腿都有点轻飘飘的感觉。面试官按照套路开始连珠炮似的轮流提问,每一个问题都只能在限定15秒内必须回答,否则就要轰出去.
在一番不间断的压力逼迫下,他看得出来面试官对于自己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如果这个时候再不做点什么,那么恐怕出了这个门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想到这里,他立刻站了起来,显然这个举动让正准备继续施加压力的面试官很惊讶,他们都停止了动作,直愣愣地盯着这个小伙子。
他努力地平复了一下自己的紧张情绪,然后勇敢的直视着坐在中间的总监双眼,尽量以缓和而又自信的口吻说道:
“先生们,坦白来说,这次测试对于我来说很困难,你们的问题已经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了,请给我两分钟的时间来阐述我对于贵公司得看法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
毫无疑问,贵公司在整个行业里是绝对的明星,出色的成本控制及高效率的业务流程给你们不仅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有整个业界的高评价,即使是我这样的菜鸟都早有耳闻,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加入你们。
可是,我最向往的还不仅仅是贵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对于你们的企业文化及人才培养方式我也向往不已;我曾经在报刊上看到过对贵公司员工的采访,那种高强度的团队凝聚力、那种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而去忘我工作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我特别向往这种团队,因为只有真正有作为的团队才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
也许,我不见得就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在压力面前我不够优秀,可是我是团队中必不可少的零件,我愿意去将自我融入到整个团队中,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
短暂的沉默后,面试官终于露出难得的赞许之色,开口道:很好,你暂时先出去吧,我们商量一下。
这一轮面试的结果,连同小伙子在内只有8个人被成功聘用了。又过了若干年,机缘巧合,当这位年轻人再次与总监相逢的时候,总监一眼就把他认出来了,这一次总监没有让年轻人久等,直接就说出了对他的评价:
“知道吗?当年那么多人我唯独记住了你一个,因为你是唯一一个在那种情况下还敢站起来说话的人,也是唯一一个说的话真正打动我的人,你走了之后,我立刻就把你的名字给记上了!”
这个故事中的年轻小伙子,就是我自己,十年前我正是由于那么一次临时的决定,忽然而来的勇气,得到了在大型央企做事的机会,此后的几年里,我也如愿加入了真正有凝聚力的团队,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虽然,我现在已经离开了那家单位,去追寻更好的发展。可是当年那一刹那的勇气,也成为了我永远珍贵的回忆,那是我第一次打动别人,让其他人对我印象深刻,这种感觉足以让自己自豪,以至于我现在都记得当时我说了什么。此后的好长时间内,我都会反复思考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例子,到底当年我的那段说辞中的哪一部分真真切切地打动了那位总监?
很显然,打动一个人,不是单纯地去拍他马屁,失手拍到马蹄子上的案例比比皆是;也不可能单纯靠诚意,说话诚恳充满诚意的人也不少,比如电话销售做互联网金融的,还有酒店里口口声声说“为您服务”的waiter,这些人真的打动你了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曾系统地去看过很多书,从心理学入门级书籍《社会心理学》(迈尔斯著,第11版)到专门研究大众传媒的书籍《影响力》(闾佳老师翻译的作品,原作者西迪奥尼),从包括营销类的商业评论到刑侦类的微表情分析书籍《说谎》(保罗·艾克曼著),这些书籍都系统的对人群种种行为作出了解释,尝试去归纳出我们身为人类的共性。
当看到被拐儿童的父母几十年如一日的去寻找自己亲生骨肉的情节时,我们都会为这些可怜人自动转发,同时极度痛恨那些人贩子,恨不得给他们凌迟;
当看到抗洪抗险英雄如今落魄,遭受到不公待遇,独自流泪的时候我们都会莫名愤怒,大骂地方官种种不作为,想要还英雄一个美好的结局,我们深信好人自有好报,不能让英雄流血之后继续流泪;
当看到一个人,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梦想,每天都迎着他人嘲笑、不解的目光继续努力,当看到他那专注的背影,看到他的梦想背后的人生意义时,我们都会默默为他点赞,说一声“加油”。
这些真实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因为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你可曾想过,在你被他们“打动”之前,你从未见过这些人,也没有听过他们的事迹,甚至于你的亲友都从来不认识这些人。
他们,对于你来说,是彻彻底底的陌生人,在以往的人生中,你们根本就没有任何交集;可仅仅是几分钟前,就因为你看到了他们的专题报道,或者通过社交媒体得知有这么一个人遭受了一种这样的待遇,然后你就从心底认可这些人,无条件相信他们、接受他们?
就像,当年我打动那位总监一样,其实2分钟前,他还对我不耐烦来着,可是就过了2分钟,仅仅只是过了2分钟,他对我的想法就有一个彻底的华丽转变。
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这究竟代表了什么,值得去思考。
下一篇的《如何让你的想法深深打动他人》将会剖析,如何去构造“打动人心”的最核心部分。
后续为你讲解更多章节,欢迎大家给我留言,保证每一个人的评论我都会认真、仔细地回复
我的所有文章,都会首发在“简书”APP里面的“尝试-改变-实践”这个专栏里面,欢迎转载。希望能和同样积极进取的你认识彼此。务实二狗,愿为所有上进青年做一本精神杂志。
看一辈子技术贴,你还是那个键盘侠,学习是为了思考,思考是为了更好地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