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戒烟已经两周半了,回想起上一篇文章中写下的“知难行易”,这次实践下来果然如此,感觉尤其得深刻,时不时的想起来还有点小激动,赶紧行文记录下来。
先说下这次戒烟的起因,想戒烟不是一两天了,之前尝试过四五次,每次不到一天就开始焦躁不安,满世界找烟。那天和朋友聊天,边聊边抽烟,没注意量,20来分钟的时间,居然抽了5根,结果全身发冷,胃部有些抽搐的感觉,缓了半个多小时才总算是顺当了一些。后来在网上查知,是属于烟抽的太猛太急,导致身体供氧不足,以至于出现痉挛。感受这样的痛苦,平日里也会偶尔恶心想吐,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充分的“逆反”条件,正好实践一下刚理解来的“知难行易”,也算是 “天时地利人和”。
“知难行易”实践最难的肯定是在“知”上,对于戒烟这事信息到处都是,直觉告诉我如果仅仅是去查阅零散的信息,肯定是不行(如果行,平日里接收到的信息就应该能够让前几次戒烟成功,所以在“知”上应该是有关键信息缺失的),只能从完整的信息体系:相关书籍入手。运气不错,在豆瓣上查阅到一本高分书《这本书能让你戒烟》,找到电子版,花了3天的闲暇时间读完。第一天开始戒烟轻松度过,如之前所述,目前已经两周半了,虽偶尔还是会有一些感觉,但是很少会有焦躁不安的感觉了,这点我觉得很关键。
说到这里,我需要解释一下这本书与这次“知难行易”的关系了。
戒烟对于我而言已经有过几次1天就失败的经历了,所以即使日常我们看书都会带着一些思考、反问、甚至于批判的态度去阅读,但是这次我采取的是“读则不疑”的态度(当然事后另一个觉悟是自己能够随意指挥自己的意识并明知道这种指挥的结果是被自己控制的),任由自己被“洗脑”。
重点来了,关于《这本书能让你戒烟》的关键功效就在于“洗脑”,先从意识上改变“抽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利用各种证明方法让读者先对次深信不疑。接着再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一个人在戒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心理状态如何,如何处理能让自己更自然,而我自己之前所有“借口”、“疑惑”、“心态”基本都被作者言中,说到“伤感”之处还有些遇到知音的感觉,会觉得不止你一个人在经受这样的没有“自由”被“束缚”的场景(比如有一段描写 抽烟者在饭店里面吃饭时四处寻找是否有“禁止吸烟”标识的感受,生活中的烟友可能都有这些经历,但很少有人相互交流这些不舒服的感受)。最后对戒烟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一一从心理上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
回忆一下“知难”,在这次实践中,关键在两点:1.理解问题根源,重塑思维 2.穷尽问题及场景,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后发现“行易”的结果自然显现,重塑思维让正确且能够被理解的观念首先被接受(“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对我而言是不能被理解的,因为会被我选择性忽略或者觉得无所谓。但“吸烟本身不能提供享受的感觉,它只是让你痛苦之后再将你拉回一些,让你误以为是享受,但实际上你的状态永远不会比不抽烟好”这个观念我能理解)。穷尽具体的场景问题和解决方案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减少自身思考判断出错导致失败的可能(比如在戒烟期间,聚会之类很开心的时候,朋友递给你一根烟,这时候你是抽还是不抽呢?没读这本书之前,如果开心我可能会来一根,但现在我会很明确的拒绝,因为我已经知道这个场景下的这种行为会让之前的努力全部报废以及为什么会导致报废)。
虽然才两周半,但是真的很开心这种感觉,兴冲冲的写下这种“知难行易”的感受。相信这次没什么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