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张雪
[打卡日期]:2019/1/27
[累计坚持]:这是我坚持学习的第109天
[学习内容]:5分钟商学院· 周总结
[学习笔记]:
这一讲我们进入“知人善用”的第二单元,谈“选育用留”中的“育人”问题,也就是如何培养员工。
一、基层新员工,尤其、尤其是年轻的基层新员工,比如大学生的管理和培养问题。
这些员工处于一个特定阶段:第一,能力不足,经验缺乏;第二,充满激情,自视很高。俗称:眼高手低。但是,“眼高手低”在这里不是一个贬义词,他是几乎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员工,暂时还不堪重用,只能做些简单、重复的事,但又因为只做这些简单、重复的事,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激情,都受到严重打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但怀才不遇,金光被沙子掩埋了,像蘑菇一样没人管、没人问。有人也把这种状态,叫做: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这个词,来源于一批年轻的程序员,他们整天整夜的缩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写程序,所以经常自嘲:像蘑菇一样的生活。
后来,蘑菇定律就特指,年轻的基层新员工,常被置于没人注意的角落,不受重视,甚至打杂、跑腿、受到苛责,就像蘑菇一样:在阴暗处静静生长,没人关注,甚至有时还要被浇上大粪。
但这是蘑菇生长一个必经的过程。员工也一样,这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新员工的一笔财富,训练能力、磨练态度。
二、师徒制,就是所谓的“传帮带”。
这个制度,其实在农耕时代,工匠文化盛行时,在中国就非常普遍。只是在当时,“传帮带”的核心,是传授,而不是帮扶、和带领。那个时代的师徒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培训制度。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培训制度越来越完善,“师徒制”就被很多中国企业抛弃了。
可是在美国,Mentor文化,也就是师徒制,依然非常盛行。只是在企业培训制度越来越完善的前提下,现代的师徒制,更强调帮扶和带领,而不是传授了,它让新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同时让“师傅”,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并锻炼领导力。
三、概念:情境管理
肯·布兰查德把“不同情境,不同管理”的方法论,叫做:情境管理(Situational Leadership)。他认为,同一个员工,面对同一项任务,因为意愿(Desire)的高低不同,和能力(Ability)的强弱不同,就有四种情境:
D1,热心的生手。刚接手一项新任务的员工,通常意愿高,很想干,但是能力弱。
D2,憧憬幻灭的学习者。工作了一段时间,能力有提升,但未达到胜任的程度,员工开始迷惘甚至沮丧。这时他的工作意愿降低,能力在弱到一般的水平。
D3,能干谨慎的执行者。员工继续进步,有较好的工作能力了,但信心还不稳定。这时,员工的意愿不定,能力中等到强。
D4,独立自主的完成者。员工终于完全胜任工作了,很兴奋,这时,他们的意愿最高,能力最强。
Ken说,员工的情境,通常是从D1到D4的不断发展的。情境管理,就是第一,识别员工所处的情境,第二,运用这个情境的管理方法。
四、概念: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鲜活的,所以活沙丁鱼的价格,是死的好几倍。但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动,船舱里又缺氧,运到码头时,会死很多。据说,有位聪明的渔民想到一个办法:往鱼槽里扔一条鲶鱼。因为鲶鱼的入侵,沙丁鱼非常紧张,快速游动,最后,居然就活着到了港口。
这种被对手激活的现象,被称作"鲶鱼效应"。
五、概念:贝尼斯定理
真怪这些员工吗?
我打个比方。你希望招个员工,符合你对这个职位要求的人才,市场价大约2万元每月。但是,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你只能付5000元。你希望用5000元的成本,雇2万元的人,是不靠谱的。这个差距,不是他们和你的差距,是你的付出,和你的期待的差距。
但更可怕的是,因为外部世界飞速变化,你的员工今天拥有的能力,还会在未来迅速贬值。你对员工越压榨使用,不给他升级的时间,他就越会加速贬值,进入恶性循环。你期待一个支付了5000元,实际能力还在不断缩水的员工,创造2万元的价值,当然会觉得“这届员工”不行。
让你的员工越来越值钱。不把你的员工当成消费品,试着把他们当成投资品。工作是消费,培训是投资。著名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说: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坚持习惯]:
学习
[今日感悟]:
管理能力是可复制的。管理就是靠管理的方法把帮助不同类型的人用到极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