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朱光潜 : 精进的程序(摘记)

朱光潜 : 精进的程序(摘记)

作者: 天马行空_806f | 来源:发表于2024-02-06 07:15 被阅读0次

作文有如写字。在初学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不能自如,所以结体不能端正匀称,用笔不能平实遒劲,字常是歪的,笔锋常是笨拙扭曲的。这可以说是“疵境”。

如果他略有天资,用力勤,多看碑帖笔迹(多临摹,多向书家请教),他对于结体用笔,分行布白,可以学得一些规模法度,手腕运用的比较灵活了,就可以写出无大毛病、看得过去的字。这可以说是“稳境”。

如果想再进一步,就须再加揣摩,真草隶篆各体都须尝试一下,各时代的碑版帖札须多读多临,然后荟萃各家各体的长处,造成自家所特有的风格,写成的字可以算得艺术作品,或奇或正,或瘦或肥,都可以说得上“美”。这可以说是“醇境”。

最高的是“化境”,不但字的艺术成熟了,而且胸襟学问的修养也成熟了,成熟的艺术修养与成熟的胸襟学问的修养融成一片,于是字不但可以见出驯熟的手腕,还可以表现高超的人格;悲欢离合的情调,山川风云的姿态,哲学宗教的蕴藉,都可以在无形中流露于字里行间,增加字的韵味。

作文正如写字。用字像用笔,造句像结体,布局像分行布白。习作就是临摹,读前人的作品有如看碑帖墨迹,进益的程序也可以分“疵”“稳”“醇”“化”四境

这中间有天资和人力两个要素,有不能纯借天资达到的,也有不能纯借人力达到的。人力不可少,否则始终不能达到“稳境”和“醇境”;天资更不可少,否则达到“稳境”和“醇境”有缓有速,“化境”却永远无法望尘。在“稳境”和“醇境”,我们可以纯粹就艺术而言艺术,可以借规模法度作前进的导引;在“化境”,我们就要超出艺术范围而推广到整个人的人格以至整个的宇宙,规模法度有时失其约束的作用,自然和艺术的对峙也不存在。如果举实例来说,在中国文字中,言情文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和杜工部的诗,说理文如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和《楞严经》,记事文如太史公的《项羽本纪》、《货殖传》和《红楼梦》之类作品都可以说是到了“化境”,其余许多名家大半止于“醇境”或是介于“化境”与“醇境”之间,至于“稳境”和“疵境”都无用举例,你我就大概都在这两个境界中徘徊。

相关文章

  • 公文材料写作入门之道(五)——门外汉勤敲门

    利用周末时间,将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写作》一书看完。感触最多的是最后章节《精进的程序》一文。 朱光潜老先...

  • 精进的程序

    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写作之《精进的程序》,初读之下,先是彻底懵圈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读出任何写作的秘诀,反倒...

  • 低水平精进

    R:“低水平精进陷阱”:摘记更多的知识。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于是,我读书不再追求速度;相反,我...

  • 精进的程序

    文学精进的程序:疵境、稳境、醇境、化境。没有法度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家,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 由“疵境”到...

  • 人生需要精进(阅读摘记)

    本来人生就是一场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修行的是自己的一颗心而已,心若向阳便都是晴天。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追寻我们想要...

  • 2022-07-11 《朱光潜谈读书》

    【读书笔记】《朱光潜谈读书》 【作者】朱光潜 本文是朱光潜,发表在各个报纸、杂志、刊物上关于读书的合集。代表了朱光...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摘记

  • 朱光潜

    朱光潜的《谈写作》读后感悟 我其实是个懒散闲适惯了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太强的执念,可看了朱先生的《谈写作》,强...

  • 朱光潜

    朱光潜的《谈写作》读后感悟 我其实是个懒散闲适惯了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太强的执念,可看了朱先生的《谈写作》,强...

  • 朱光潜

    朱光潜《谈写作》之四 终于走上正轨,切入正题,前面的铺垫够繁花的,看更精彩的在后面...... 阅读者多,可写作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光潜 : 精进的程序(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clz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