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标题也是二刷《爱之风格》之后才有的一些思考。《爱之风格》是去年看的,记得当时看得很快,因为书很薄,易读性比较强,当然了看完之后没有什么用,就是一遍而过,看完了一本书而已。这一次也是因为晨读打卡,机缘巧合下,又拿起了这本书来阅读才有了如下的一些思考。
关于设计
1)设计不仅仅是功能的解决,更是需求的满足
以前做户型规划的时候都是考虑功能、空间与人、空间与物品之间的尺度关系,以及由于家庭成员会引起的格局变化。但是却从未考虑过空间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
是否需要加强互动?
-
是否需要链接?
-
是否需要创造场景去表达关怀?
-
是否可以创造一个小场景去容纳自己「任性」的需求?
-
是否能更好的关注「关系」
最后设计呈现的结果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作品,是设计师与屋主详细需求碰撞的结果。大部分是源于设计师的提问来挖掘细节,挖掘背后的真实需求,再去分析每个空间的各个使用情景是怎么样的?是否可以做一些设计的细节考虑?是否可以做一个正向的引导?让空间处处充满情感。
2)关于设计费的那些事
首先,设计费是设计师的主要收入来源。
其次,与之付费的也会得到相应的价值。
-
符合使用需求的方案
-
硬装-软装的全面考虑
-
装修预算的把控
-
施工过程的全面跟踪与落地
-
以及其它附加价值
设计费其实是付费买时间,因为时间是最大的成本。
我也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加提高一点客户满意度?如何在过程中提前预见,提前防止问题的发生。希望我提供的价值是不停的在迭代升级。
关于职业
1)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路行走一路迷茫,因为性格不是特别的外向活泼,销售能力不强,一直觉得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干这行?也不知道这些年坚持干设计是为了什么?现在也还没有找到答案。只是在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要能说会道?我又可以哪里和别人不一样让自己突出?又有哪些短板需要稍稍调整?
一天下班的路上,突然想起老师曾经说过,小贾,其实你可以做一个服务型的设计师,你很细心,你可以把这个点放大,具体到什么位置放什么东西?让设计更加具象。突然有了一点点通了,另外也想要软装方面提前嫁接到前期来,因为后期还是想做一个全案选手。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放大自己的长板,展示不一样的点。
2)多做一点点,没有无用功
出于目标的不同,行为也会不一样。那么我的目标是全案,是不是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公司的必选产品?是不是全面的考虑工程、主材、软装、饰品、家电做出这方面的预算,让客户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不管是部分的选择还是整体的选择,与自己而言无非是多费些时间,但是带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首先,业务能力更加熟悉,考虑是否可以做标准化流程;其次,也能提高客户体验度。
关于选择
1)选择的权利
我们一生总是在不断的做选择,有的是自己选择的,有的是迫于无奈。但是我们要寻找每件事背后真正隐藏的是什么?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是因为被动的去做选择,被动的选择只会是一个负循环。关于设计、关于职业也是一种选择,选择做什么的设计?做什么样的客群?自己真正想要的,真正的发心是什么?慢慢去思考,做出内心真正所求,不要把选择的权利嫁接他人。
2)选择是“舍与得”
不同的选择总会带来得到与失去,不一样的选择最后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有句话说「选择一条你能承受的路,然后心甘情愿」。
最后,希望每次的成长都能带来关于设计以及其它方面的迭代升级。期待下一个版本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