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A毕业于名牌大学,工作稳定,娇小玲珑,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无论从什么角度看,这样的姑娘自然应该有一份好姻缘。为她操心的人不少,有一段时间,她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
什么是好姻缘呢?在长辈的心里,应该是家境宽裕,衣食无忧吧。她的父母一辈,包括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同办公室的阿姨,竭尽所能地为好姻缘创造条件。于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相亲约会。这些约会有一个共同点,男方无一例外有着体面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外加有车有房。至于男方的身高长相倒是参差不齐,性格也是迥异。
一位阿姨曾经拉着A的手说:“小姑娘呀!你现在年轻,不懂事。以后你就明白了,过日子过得就是一日三餐,吃穿住行。以前有句老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在虽然不兴这样说了。可是只要家底有了,日子过得就顺畅了。”
朋友A和我们转述这些话的时候,美丽的大眼睛眨了一下,幽幽地说:“你们看我的房子小了点,也算有安身之地。我现在虽然不是全身名牌,也不见得就为了一身衣裳嫁人吧!为了婚姻卖身,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我们就都大笑起来。
在农耕社会里,物质是婚姻的第一需要,那时候的媒婆总是把家境放在第一位,安享荣华富贵是媒婆们挂在口上对女方最大的承诺。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现在,在家庭中男女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渐渐模糊起来。家政服务的普及使男人不再是劳动力的主要担当,女人也再把重心放在操持家务上。婚姻传统上为女方提供物质需要,提供安全庇护的功能日益弱化。不少公众号上的女权主义大声地说:“我可以一个人赚钱,一个人旅游,一个人去医院,我要一个男人做什么?”
A有一个姐姐,也为了A的姻缘殚精竭虑。姐姐发动了她身边所有的朋友,撒下天罗地网,要求捕获一名性格温和,学历相当的优秀男人。姐姐的安排甚是妥当,A见了不少优秀的男孩子,依然没有收获。姐姐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对A说:“婚姻是陪伴,两个人相伴着过日子,牙齿和舌头都有打架的时候,性格温和是基础。女人在婚姻里受到感情的呵护才是最重要的。”
再聚会时,我们就怀疑A的人设,难道温柔如水只是她的面具,A的心中其实住着一个强大的男人,又或者这个口口声声注重精神交流的姑娘其实是一个冥顽不化的颜控?A巧笑倩兮,给我们每个人添上水,说:“谁说性格温和,学历相当就肯定三观一致了。”
于是我们在A的烦恼中脑补了以下场景:一个衣冠楚楚的大男孩高谈阔论了一个小时当今世界经济的局势,并作出了大胆的展望,丝毫没有顾及对面女孩的脸色越来越苍白;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在谈论了半个小时他喜爱的球队后才想起来和A是第一次见面,是否需要先点个菜;一个文字彬彬的男孩子讲到娱乐八卦的时候喜笑颜开,各家明星的秘辛如数家珍,A的脸色是红了又白,白了又红。
A说:“也不是他们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三观一致了,共同分析世界经济局势,八卦明星趣闻,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A的姐姐说的对,婚姻是人生最漫长的陪伴,但她只对了一半,仅有温柔不足以度过漫长的一生。婚姻承载的是对两个人精神的互相激励,是对梦想的接纳。如果有琴瑟和鸣的人,我便与你生死相依,如果没有精神的共鸣,不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世界如此美好,不必非得相扰。
后来A找到了她的归宿,那个男孩子不高也不帅,家境未知。不过A说,她在他面前百无禁忌,再怎么奇葩的想法都没有被嫌弃过,估计A是找到了她的右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