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爱他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你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我之所以把这些问题称为典型问题,是因为提问时要格外注意你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注意到我正面没有建议你问“为什么”的问题。原因在于,“为什么”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并且会招致孩子的戒备。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种指责的腔调来问。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为什么”才能起到作用。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 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了一口气,说:“跟我说说看,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我克制住想要对她说教的冲动,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我接着说:“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我能看出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我跟着又问一句:“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她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她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