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月17日 天气 晴
🦋 感恩打开这篇文章的您 感谢您的阅读
【1月亲子时间管理·第3.4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9年1月17日“崔律·精时力之亲子时间管理课(1月期)”系列第3.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继续实践流程图 若发现意外情况的话 进行改进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1.流程化执行过程中的两大方法:(1)严格执行( 除非修改流程图);(2)遇到新情况及时添加 不断优化。
1.2.日清单有效执行方法: 每天打勾 不断优化
1.3.最省时省力法则。从陌生到熟悉,感觉越来越轻松。
大脑研究证明:对执行一个任务越来越熟练时 与行动相关的活动模式 会随着熟练程度加强而变化,一些大脑区域将不再参与其中。
2.我们的实践(孩子均[12 ]岁):
🦋回顾实践点:找出一个孩子磨蹭的行为➡️四季/岁数/学期等让孩子感知大时间➡️ 准确表达时间 家长用具体时间点表达➡️ 引导孩子使用具体时间点➡️ 订一个时间点,大人和小孩约会➡️ 以时间点为主角做亲子游戏➡️ 向孩子明确一个行为的具体时间点➡️ 大人做守时的示范➡️玩计时游戏➡️ 孩子的第一个时间 朋友沙漏,测量沙漏的岁数(时长)➡️ 日常行为观察 发现微小任务所需时间➡️ 与时间朋友(沙漏)玩第一个游戏➡️ 继续玩第二次游戏➡️ 第三次游戏后时间朋友变好朋友了吗?➡️ 庆祝/嘉许小孩交到第一个时间好朋友➡️来 跟小孩一起计划周末安排➡️先观察磨蹭行为后分解写出改善方案➡️先测试昨天方案后精细化流程步骤➡️画出流程图➡️再优化➡️再次实践昨天优化方案➡️与小朋友共商流程图➡️打印➡️粘贴➡️再实践➡️再优化➡修改
2.1.今早实践:
A:昨天流程1:刷牙➡️洗脸➡️护肤➡️换衣服➡️化妆
2m➡️2m➡️2m➡️7m➡️3m=16m
浴室———————————卧室
B:今天流程1:刷牙➡️洗脸➡️洗头➡护肤➡️换衣服➡️化妆
2m➡️2m➡️8m➡️3m➡4m➡2m=21m
优化流程2:喝水+煲水➡️其他(检)➡️穿鞋
2m ➡️4m ➡️2m ➡️出门电梯2m=10m
厨房——大厅+卧房——玄关
2.2.继续思考3.2.还没来得及想明白的问题:在实践中对名词的区分有模糊,什么叫磨蹭呢?哪些行为才是磨蹭呢?怎么判断?
百度百科对于“磨蹭”有几个意思(1)慢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2)纠缠。(3)做事拖拉,故意消磨时间。(4)行动迟缓。(5)磨擦。
(1)(3)(4) 应该才是属于我们这次课题讨论的范围。一是节奏慢,有些人做事的风格/习惯就是这样的 做事不紧不慢。二是做的慢,比如说10分钟能做完的事情 硬是做了20分钟。三是开动慢,安排一件工作拖半天才开始做。
🦄行为,名词解释: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搜狗百科:社会学名词,是人类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一般来说,人的行为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行为主体:人,具体而言是指具有认知、思维能力,并有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
行为客体:人的行为目标指向。
行为环境:行为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
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等。
行为结果:行为主体预想的行为与实际完成行为之间相符的程度。
🦄动作,词语解释 ∶身体的活动或行动步趋动作。
看完词语解释,找小朋友磨蹭行为:属于3开动慢的有:洗澡前,洗澡后穿衣服前,练琴
属于1节奏慢的有:吃饭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3.1.什么时候开始第二个流程优化比较合适?今天是实践的第二天 流程图已经画出来 测试整体流程还是比较畅顺、时间也差不多 我的 计划时间是大概实践一周,没出什么问题便开始第二项流程优化,这……有什么能作判断呢?习惯的养成是实践到不用记不用思考就能完成的 习惯才是养成了。
这个问题在刚才吃早餐的时候思考了一下,流程优化跟习惯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不优化流程 但并不是说这些事情就不做 优化的目的是把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理顺 让做得更好 所以流程优化不需要等。
3.2.流程中间偶尔有插入,怎么处理呢?就如2.1.的A与B之间增加一个洗头,我的习惯一般是早上洗头 隔天一次(因为晚上洗头睡觉后头发容易翘起来)。
我想那么弄一个A流程和B流程,问题是否就能解决呢?话是这样 实际还是要经过实践才能发现是否没问题。
4.其他想说的话(任何):
5.私房话( 非公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