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语文课堂上训练了知识点,与昨天的知识点很是相近,除了这个相近的知识点,加小标题之外,又增补了从这学期开学以来,到第六单元所有的多音字。
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加小标题,形式有:1.给出一个小标题,让你顺着它,接续下来的故事情节,仿照着它的形式,要么提炼出来事件,也就是找出来文中人物主要做的事情,划出重点句子,给它整合、提炼语言,就成了小标题。
2.替换小标题。换取一个意思相近的意思的词语,或者不同的表述,表达一个相同的意思。这样的题,其实还是考察形式就是变形的概括内容。
3.直接加小标题。就是第一个类型的变化而来的,考察的还是提炼关键词语,或者事件的主要内容的提取,提炼。
说白了,就是通过学习课文,提炼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缩短句子,成为小标题。
这是一个主要训练的点,过程非常的困难,过程其实可称之为“艰难”字眼儿倒合适。
在这里说起来看似容易,实际上并非这样廖廖几句,就这么搞定了的,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啊。既然要提炼内容,要浓缩成小标题,就避免不了要去大面积的读课文,再跳读课文,接着划出重点事件的句子,再把句子给缩短,就成了小标题。
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特别费劲,尤其是遇到语气,及内容的时候,学生读得四不像。
说是四不像好像有点夸张,就是部分同学音不准,调不齐,断句不利索,还有最困难的支支吾吾地跟不上来,也有声音小得如蚊子般嘤嘤嗡嗡。它的状态可谓是千姿百态,还觉得似乎有点好听了呢!
我的可爱的学生们,就是这样的情形下,被我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给磨练出来啦,从音调,语气,再到情感,到断句,换气等,把我累得够呛。学生们学起来当然也会不轻松,最终大部分也能学习得有模有样。
此外,还有多音字音节和组词的补充,因为我发现这个知识点,在原来的课堂上,确实是漏掉得很是彻底。学生说从来没有学到过,这属于之前对这个重要知识点的遗漏。
我发现的问题,都是需要我在课堂上来弥补。从第一课开始,到现在我上到的第六单元,多音字都是悉数挑选出来,再板书到黑板,一个个的音节写上,再一个个的组词。
接着,再要求学生反复地去练读。从听,到念和写,再到板演检测,反馈。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丝丝相扣的。
这几个过程下来,无论是念书还是写字,还是多音字组词,我都特别留意那五个、最为特殊的基础差的学生。发现,他们不是在读就是在写。意外的就是,那个奶奶放弃了的学生,也是大都时间在听,就是一说让写的时候,老是出现故障。
当他拿起笔来时,可能别人已经写一半了,或者写好了。
或者他看见老师盯着他时,他慢一拍地意识到自己也该写了,于是就常常四处扒拉着书包里的东西,好像在找笔。口中不时说,老师,上一节我的笔还在哩,咋这一节就没有了哩……
再找找,下次,就提前找到笔,放在书本里。现在可以借一支笔先用着,找到了再还给别人。我提醒她。
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翻找着,啥时候才可以找到呢?我长吁一口气。
总之,最近两天的课文训练知识点,就是加小标题。而最为困难的,还是这样一种考察学生提炼知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然后,把这个主要内容精炼一些,就变成了小标题。整个过程也就是加小标题的过程及方法了,另外,衍生出来的还有换小标题,顺延加小标题等,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在此基础上,又增补了前面那个语文老师,漏掉的多音字这个知识点,加上巩固,检测反馈效果良好。最近两天我上课的节奏,确实十分紧张。
这两个知识点看似不多,实则牵扯到的内容之广,举步维艰的训练,给人山穷水尽的感觉,有时也出现偶尔的柳暗花明。
这两个知识点训练了三天,今天下午第三节终于破局。已经有十多个学生主动回答小标题,或者到黑板上这下小标题了,而且正确率较高。我们一起评价优点和不足,又及时带头鼓励并表扬了他们。
另外,经过这一周的努力,学生绝大部分已经掌握了有关多音字方面的80%知识了。
付出还是有所收获。艰难中挺进,近一个周训练了诸多知识点,总算是有些效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