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我和笑来写作训练营的一位学员在微信上交流写作心得。当他得知我在简书上已经写了180多篇文章时,向我要了账号,并关注了我。
“采访您一下,写了33万字以后,写文章是不是很容易了?”学员很细心,他发现我已经写了33万字了。
“不容易!”当我说出这简短而坚定的话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他一脸不解的表情。
果然,他很纳闷:“上次我看徐皓峰的采访,他说他写小说,写个10万字开始出现灵感。你却说不容易,我狠好奇。”他用了“狠”这个字,我猜他是故意这样写的,大概表示好奇的心理程度堪比往常。
“有一个名人说过,要写足30万字的废话后,才能真正叫写作。”我也抛出另外一个人的观点。
“那你觉得不容易在哪儿呢?”他的问题又引发我的思考,肯定也引起你的兴趣了。
从我的简书上,你也看到了我写作近四年了,可能也会对我有点佩服吧,哈哈,这里请允许我自恋一下。
写了这么多字了,有时我也暗自欢喜,幸亏自己在偷懒不想写时,也没有放弃,而是一周一篇的节奏更新着。
我有时在得到上听书, 经常听到解读员说这本书大约20万字,我就会想,我的积累已经超过20万字,也可以成为一本书了。
想归想,我也很清醒在认识到,我的字数只能说明量的指标,而内容上是不能和一些出书作家同日而语的。
有句话这样说的,你将时间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随着持续地写作,再加上跟着笑来老师学习,又在写作训练营里浸泡,我的写作心得也是越来越多。
我学会的结构化创作,让我在搭文章框架时,就容易多了。文章有结构,思考就会更有条理性。相信你在我的文章里,也可能感受到结构化的创作。
思考光有条理还不行,重要的是文章的内容创作。写作时间的增加,还有读者的反馈,我对自己的文章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为要体现思考更加丰富,深入,全面,我就要更多地阅读输入,思考加工,应用实践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不是不容易啊?
体会到不容易,我们更要尝试去如何继续前行,才是关键。那接下来,我如何去继续深耕我的写作,用写作成长自我,成就别人,成功人生呢?
下面我的思考,也许会对你有用。

一、输入为本
输出倒逼输入。这句话是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深深体会着的。没有输入,输出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阅读是最主要的输入方式,那我们阅读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很多人不知道。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去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不知道阅读是为了什么,大概率也不会去阅读,这是不是很可怕?我以前就这么可怕,只到我跌入人生谷底,经历了比这更可怕的事情,我才彻底地醒悟过来。
我的输入最初是从解决我生活中的问题入手的,当没有人来拯救我的时候,我学会了去书中找答案,用书中答案再去验证生活中的难题,有结果了,证明这个答案就是对的,我也有了动力去持续读书了。
最近,我读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他在书中说,一切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没有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个范畴,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你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也改变。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带着这三个目标去行动,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处理其中
有了输入的目标,我们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了。那问题又来了,海量的信息,像波涛一样涌进你的脑海,可是很多知识你不知道如何去运用,那输入越多,你可能就会越焦虑。
我现在每年的读书目标是200本,大量的知识输入,有时写作还是使不上劲。我虽然掌握了很多方法,那些方法就好像几股真气在我体内经常碰撞,却无法融合,这就让我想到如何去管理知识,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收集素材。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中提到,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知识管理有三个维度:数据管理的维度、信息管理的维度、底层规律的维度。我目前在这一块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只是用印象笔记来收集一些文档,要用时通过搜索就能找到。
在阅读时,很多书中的观点没有形成思考保存起来,只是在书上划重点,真正想用时,很难回头再去找到那本书。
要想形成一个自己的知识库,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像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中所说,要用笔记系统构建自己的外脑,重新塑造学习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我的笔记系统如何构建,我还没有结果,以后我一定会写。

三、输出为王
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说到,写作是将你的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最近从我写的文章的标题来看,都是为了解决别人的问题而写的。
为什么我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去写一篇文章呢?因为我意识到,能将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就是提升人生的效率。
这些文章虽然是个别人的问题,它其实也会反应出一些共性特点。比如我的关于读书的文章,总是能引来更多人的关注评论, 也可以说明很多人对于读书有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我以后可以写作的话题,不过呢,我还是要多和爱读书的人社交,从他们处收集问题,再结合自己的心得来写。
笑来老师在他的写作课时讲到,一个人无法描述他感知不到的感知。换句话说,就是有些事情,如果不是你自己亲自做到的,你肯定写不出来。
这样说来,你得有结果,才能让别人信任你。这几年,我在践行成长中,也收获了很多结果,我就想通过写作,将这些结果分享给读者,让他们也从中受益。
每本书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写的,而每篇文章也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写。虽然我写得深度不够,但我相信,只要有掌握方法 ,持续写,在内容上打磨 ,就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原来如此啊,真是不容易哦,你也是对自己要求提高了。”学员听我说完,恍然大悟的感觉。
“通过读书学习,我现在更能看透一个事物的本质,感悟特别多,就想写。我想写真正对别人有用文章,最好有书中的案例和自身的案例来论证观点。”我对他又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是啊是啊,书中的名人案例需要收集,名人的案例沟通成本低,能增加文章的可信度。”他连连赞同。
没有写出来的想法其实是被浪费的才华。学员的一个问题,触发了我的思考,也促使我要持续写作的行动。
笑来老师说,既然要写,那就要做得久,想得深,干得狠。写作就是沟通,让我们在一起前行在写作路上,用自己的作品去沟通,用自己的结果去说话,用自己的成长去证明。
虽然写作不容易,但容易的事情,如何能让你成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