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信用比金子还宝贵。人家为什么信任你?为什么愿意与你合作?都取决于你的信用。信用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量化。你会在每一个人心中留下一个信用值,也会在每一个组织中留下一个信用值,每个人的信用值都不一样。组织中真正激励人的是彼此间建立的信任,犹如建筑物一般,要想牢固重要的是砂浆而不是砖头。
信用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信用的建立犹如平地起高楼,是慢慢建立的。你的每一次与人接触都会影响信用,都有一定的点数变化,点数的大小因人而异,靠的是当事人对你的感觉。一见钟情是有的,但多数情况下你很难与人在一夜之间建立起绝对的信任。
上下级之间同样存在信用。领导分配给你的工作达到多大满意程度,你就会得到多少信用积分。你干的越多,做得越好,得到的信用就会越多。你没有受到重用,那是你的信用不够。人都会用自己最信任的人,犹如NBA比赛,关键时刻上场的一定是教练最信任的选手。
信用是可以快速消耗的
信用的消耗如同股市,升值很慢,但却可以一夜崩盘。一件事,一句话就可以伤害别人对你的信任或让人看透你的本质,你可能会信用全无。这样的职场例子比比皆是,因为一丁点不顺心就可翻脸,伤害同事的感情。一旦信用损失,再想重新建立难上加难。因此要三思而后行,别图一时快乐而后患无穷。
信任 = 可靠性 * 资质能力 * 亲近程度 / 自我取向
——麦肯锡信任公式
自我是建立信任的大敌,人不能太自我,自我伤信用。杜月笙说过:“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下等人有脾气没本事”。优秀的人关注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到极致,而庸才则自私的多,想的永远是“我”:工作怎么让“我”受委屈了,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事,“我”亏了。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公司对不起自己,老板对不起自己,受伤的总是自己,吃亏的总是自己,一点不顺或没有得到认可就大动肝火,肆意发泄,诋毁同事,到处树敌。殊不知你的行为已经给别人造成伤害,但造成更大伤害的是自己,你的信用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负数,树敌过多,你很难有翻身的日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为你的一句话,一件事得罪的可能不是一个人,可能会连累无辜,伤害整个团队或组织,后患无穷,难以弥补。
乔布斯说过:“最顶尖人才的自尊心是不需要呵护的”。如果你一天到晚,都认为伤了自尊,那你赶紧面壁反思吧!优秀的人谈论的都是如何把事做成,平庸的人谈的净是些八卦小道新闻,你是在累积信用还是在消耗信用,高下立判。
有些领导,特别是刚当领导的领导,过分想到的是控制和权术。新官上任三把火,终于有棒子可用,一不顺眼,就是一顿猛砸。结果发现当你再抡起棒子的时候,没有人了。权术不可滥用,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如果你和员工的每一次接触都降低了双方的信任度,打破了双方的融洽关系,这都会降低员工的投入度,在机会遍地的当下,特别是优秀的员工,就会选择用脚投票,另择高枝。如果你发现带队不久,离职率升高,优秀的人纷纷离你而去,那你更要反思,先给自己照照镜子,别看哪个都不顺眼,长得丑的也许正是你自己。
嫉妒是信用的大敌,《拒绝平庸》里有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嫉妒别人的成功?正是因为知道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又不愿意去做。然后又对自己的懒惰和无能产生愤恨,只能靠嫉妒和诋毁来平衡。远离你的人羡慕你,离你近的人则会嫉妒你。嫉妒心强的人最容易冲动,最容易干的是伤害别人,最终的结果是破坏自己的信用。
丢失信用的事人人难免,但你要尽量减少损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职场上不可能人人都说你好,都100%信任你。你有大多数人对你的信任,你就是可信的。反之,自己认为自己好没有用,没有同事的信任,你就得不到帮助;没有下属的信任,你将没有威信;没有老板的信任,你将得不到重用。多数人不信任你,你被组织抛弃是早晚的事。
信用是可以转移的
你可能会说:此处不养爷,必有养爷处。但在当今社会,这句话要打个大折。信息时代,一切近乎透明,一切都将被记录,信用传播如此快,圈子如此小,一点小事,一夜之间会传遍世界。你人品如何?信用程度如何?同样会被传播。就像你的银行账户一样,不会因为你今天在上海或北京有任何差别。你也很难再找一个角落独善其身,从头再来。即使换个工作,你的周边到处都是前同事或前同事的同事,这张无形的网每天都在传送着你的信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