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指和所指:
能指这叫做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特定对象事物概念的联想。所指也叫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意义。
符号
霍克斯: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在这里,符号主要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二是被符号指代的对象,三是对符号的意义解释。
郭庆光: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的基本功能是表述理解和传达功能。
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信号:物理性质 自然符号 一对一固定关系
象征符:人工符号 不止表达具体事物还能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不是遗传,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自由创作,不用一对一,关系具有随意性。
意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者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意义本身是抽象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及其他符号传递。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并不总是能正确表达
受传者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情境意义: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的全部意义,交流的所得,有想当一部分来自于语境。
为什么说符号本身之外还有意义?
第一,不能以明确的符号形式表达出来的意义不是清晰的意义,只能说是模糊的意或意义的胚芽。例如,我们头脑中有了一个想法,但这个想法一时还找不到适当语言来达的时候,那么这个想法本身还处模糊的状态。
第二, 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与丰富的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意义具有多变性。
第三,人类整体驾驭符号表述和解读意义的能力是无限的,而作为个人,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日常传播活动中往律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或由于对意义的解读有误而发生传播隔阂在传播学中,驾驭符号表述意义和解读意义的能力是人的基本传播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至于情境意义,也可以说是由一系列情境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情境是由参与传播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氛围等附随性情境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理解为情境符号,它们所携带的意义会对符号文本系统的意义产生影响,并对传播效果形成制约。
象征性互动理论:
创始人是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H.米德,他去世后出版的论文和讲稿集《精神、社会与自我》(1934) 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学者H.G.布鲁默、T.西布塔尼、R. H.特纳等学者进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 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
(1) 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 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因此,意义、社会互动、解释,是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要概念。
同样这三个概念对于考察社会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兰巴尔特
1.把符号学研究对象扩展为任何符号系统,不局限于语言。
第一行:索绪尔:“所指”和“能指”标明的是符号本身具有的直接意义结构
第二行:“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意义系统整体,构成"直接意指”(即:外延意义),这个“直接意义”指向一个更难以被察觉的”含蓄意指” (内蕴意义)
第三行:神话的意指作用,是“形式”与”概念”的关联,也就是神话本身。
意指: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
模式(用整体的方式来看待能指所指)
巴尔特用神话结构来分析具体的大众传播形式,比如肥皂剧、电影、时尚等。旨在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寄生于媒介神话之中,通过意指系统使自身自然化。对神话的解读并不取决于受众的能动性。
广告是媒介营造的”现代神话”:媒介营造了一一个时空包围圈,神话浓缩到很短的时间内。媒介文化的符号系统是混乱符号的,语言符号、视觉符号、听觉符号互相转换,是联想和隐喻的基础。大众在与媒介文化的互动中培养了充分调动隐喻的能力,只需要一点暗示或启迪,就能与大众媒体共同演绎神话。
意义:
①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思想有启发作用
②巴尔特把索绪尔的“语言学”推广到文化领域,将当代社会码进行意义表达的体系。的消费符码看成广义的语言,并且指出流行就是利用消费符码进行意义表达的体系。
文本可分为“可读的”文本和“可写的”文本两种类型
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决定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
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的生产过程中,所以“可写文本”与“可读文本”不同,它的意义永远是向受众开放的。
在文化经济中,民众在意义和快感的生产中创造出大众文化资本。大众文化资本保证受众可以通过多样的解读,对抗统治者将文本意义单一化自然化、稳定化的企图,利用“符号权利"对“社会权利"做出有效的抵抗。
符号互动论
1符号互动论更多的是一个视角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理论, 它认为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意义。符号互动论由布鲁默总结提出。
①微观:个体不是基于外界刺激直接作出反应,而是首先理解彼此的语言或行为所蕴含的意义,然后根据被赋予的意义以反应。理解意义的过程是以符号为媒介的。②宏观:人类生存的世界是“符号的世界" ,社会的维系、创造、发展通过符号进行传播。
双重偶然性 符号互动论提出人际间通过 “符号互动, “受传者”的符号系统和“传播者”的符号系统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互动双方具有“双重偶然性”.要想顺利完成传播任务就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