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的行为不对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这样做不对不行不正常,然后带着【孩子你不对不行不正常】的感觉源点,想要去纠正孩子。却发现这样做,不但无法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善,反而加剧了亲子间的隔阂,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大部分家长都有一个模式,就是觉得必须要向孩子证明,他的某些行为是不对不行不正常的,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然后孩子才会去改变。
基于这样的认定,他们会想方设法去证明,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家长的建议是正确的,孩子不听家长的,就是错误的。
因为家长抗拒现状,处在抱怨怪罪的情绪刻度,在能量就是处于低频的,这个时候想要去纠正孩子,就必然激活孩子同样的抗拒。你怪罪他这样做不对不行不正确,他就会怪罪家长不理解他,不爱他。怪罪家长给他添乱,找他麻烦。
家长的抗拒激活孩子的抗拒,孩子抗拒父母的表现就是将父母推开,不听不讲不见!结果就是沟通的结果反而会更糟糕,本来遇到问题是需要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的,现在又增添了内部的撕裂。
而大部分家长因为没有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反而进一步觉得是孩子的问题,觉得孩子不可理喻,进一步怪罪孩子,导致一个问题引发一系列问题,这边已有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那边又不断有新问题冒出。。。。。。。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家长的烂故事,在于家长跟自己述说了烂故事!
在家长方面,面对孩子的问题,他们的语境通常是:“你这里做得不够好,那里又做得不够对,怎么能得到你要的东西,也就是搞好学习呢?所以,孩子,你必须要改!“
家长聚焦在所是,就是孩子的现状(不够好的部分)。而 聚焦所是的结果就是引发孩子对你们的抗拒,将你们推开!如果孩子处在对家长排斥、防御的状态,家长又如何影响孩子呢?
因此,家长要做的是,改造自己的感觉源点。从原来觉得【孩子还有很多不足,必须要改掉才能达到目标】, 改造成,【相信孩子未来是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的,那么现在我们如何去装备自己,让自己更好的达到呢?】
前者是聚焦不要,抗拒不要,想要将不要的推开。而根据吸引定律,你想要推开的,反而会跟你黏得更紧。你抗拒的,反而会吸引更多。
而后者是,接纳现状,接纳现状已经是既成事实,但是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小片段,人生中一个小小的碎片而已。相信孩子不但能跨越这点沟坎,而且能够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因为相信,因而放任。
你不扁孩子,孩子就更快从自扁中站起来,从损耗的状态转换成创造的状态。
你会发现,当家长成长到这个境界,你跟孩子就是往一个方向去用力的。这个方向也就是通往愿状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