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
谢谢你的回信!
你真是太有趣了,又让我学了一个新词儿:“老新嘉善人”(这就是你发明的吧)。哈哈,瓜五得内为得岗噶散爱屋(怪不得你会讲嘉善话啦)!我是山东龙口人,在读大学时来到南方;因为老婆工作定在嘉兴,毕业后我也在当地找了工作。温州人给我的印象是很聪明、思维开放,在市场中眼光较超前;而山东人往往偏向保守,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容易跟不上,山东当地的官本位思想更加重了这样的问题。我想温州乃至浙江的民营经济如此发达,跟当地人的性格、政府的作风是有关系的。
关于“保健品”,我觉得其功效见仁见智,但有两点也许大家都能认同:首先这个市场真实存在,其次这类产品往往不便宜。跟爱人探讨“功效”问题等于是给自己挖坑,因此在具体事上我宁愿选择睁一眼闭一眼,虽然刚买房有一定还款压力,但据老婆说这些钱以后会“返还”的,那就let it go(随她去)吧;我更关注的是希望通过这件事和爱人建立起我们能够接受的沟通框架,避免以后可能发生的争吵甚至冷战。
由此还引申出我们家的又一个问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差异。我爱人是偏向于把孩子托到各种兴趣班里,然后去忙自己的;我则是偏向于带孩子出去玩,在“体验”中学习。“体验式学习”这个词是我在最近读的《微教育》里看到的,我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一下。周末我和宝贝出去买早饭,当买她喜欢吃的东西时,我会把钱给她让她自己去购买。可能因为之前与陌生人打交道很少,刚开始她会拒绝自己去,或者要求:要爸爸一起过去(实际上就是让我去买)。这时我会蹲下来和她说,这是你要吃的红枣豆浆嘛,所以你得自己去买回来;爸爸就在路边等你。没办法,她只好一步三回头地去了,但买好豆浆跑回来时带着满脸的兴奋——她成功了。
我没有学过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读的书也大都是《宝贝宝贝》这样的“纪传体”;但我想人生里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爱、尊重、勇气、宽容大约都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且现在的各类兴趣班和我的理念最大一点不同,就是他们大多没有把发现和培养每个孩子的优势做为首要目标——他们跟你沟通时说的大多是,宝贝在××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需要继续加强。我更认同周国平的看法,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盲目地拿自己的“特点”去跟别人的“优点”比较,换来的只是无休止的焦虑而已。
各位“慢友”都是有娃的人吧,大家都给孩子报过哪些兴趣班,收获到什么或者想吐槽点儿什么,可以一起聊聊。
最后提一下《五维阅读课》中的第一课“读者维度”。顾名思义,这就是从“读者”角度去阅读一本书,而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引导我们找到学习方向(目前自己的痛点),二是帮助我们解决学习核心问题——学以致用。
其实第二点我做得并不好,如@希特牛所说:“知道一件事”与“做到一件事”其实是不同维度的问题。要真的“知行合一”我们需要不断实践和复盘、精进(修炼),这是一个“熵减”的事儿,过程不一定很愉快但非常值得去做。我会努力去做到。
五维阅读之读者维度后记:
我是在周三生日那天,在合肥至嘉兴的高铁上读到你和@希特牛给我的回信的。当时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在微信里和你多聊聊,字都打好了,但在点击“发送”前我犹豫了:我们固然可以使用各种即时通讯工具交流,以此满足自己初识新朋友的好奇和兴奋,但是这样是否跟“从前慢”的建立初衷不相符了?
假如延迟满足感会如何,假装我们还是在用“古老”的邮寄方式联系,每3-5天才能收到对方的书信会是怎样的体验?为了满足自己这样的好奇心,也修炼一下自己的急性子,直到今天才“提笔”回信,希望你理解哈,谢谢。
致敬
在陪娃上兴趣班的Sand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