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现在的热门话题,琳琅满目的养生食品和花样百出的保健手段,又有如此多的信徒盲目的迷信这些手段,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中老年人还是饱受病痛和早衰的痛苦。
纵观长寿老人,手段各异,有的每日食某种特殊的食物(如枸杞、五谷粥、何首乌、三七等),有的什么保健品都不吃只是粗茶淡饭也长寿,有的每天勤勤恳恳锻炼身体、有的终日静坐也长寿。这些手段不仅各异,有些还截然相反,为何都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同样的养生手段,大家都在模仿,却只有少数人能达到长寿?
中医讲治病求本,养生也该求本。长寿老人的共同之处,不在于生活习惯这些细枝末节之处,而是一个字“爱”。
他们爱自己的身体,热爱生命,由于爱自己则使其身边的人也充满了爱,他们会将这份爱,在无形之中,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没有一个长寿老人是不慈爱的。
因为爱,他们会选择对身体有利的一些方式,这些方式很多,吃或不吃养生食品,运动或是不运动,所有的养生手段只有在爱自己的前提下,才会发生作用。
如果你满怀憎恨,对自己的身体没有关爱,神仙也难以让你长命百岁。这种爱,并非是自私的,一个人只有先爱他自己,才会爱别人。儒家所言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做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去帮助别人。
在传统中医的世界观中,世界是无中生有的,很多疾病也是从本来健康的身体的“无”中生出的“有”的,任何肉眼看得到的改变都是通过内里看不见的变化长时间积攒而成的。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充满了自卑、愤怒、仇恨、恐惧、抱怨等负面情绪,身体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也就有了疾病。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中充满了仁爱、喜悦和感恩,身体也会在爱的包围下,充满了活力与健康。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养生的记载,没有半字提及吃什么东西可以长寿,做任何运动可以延年,历史上无数的皇帝、贵族为了长命百岁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凡是天下可以找到的药物都有人吃过,也有人炼成丹药内服,这些不养心而依赖药物的人,都早早地送了命,无益有害。
其实每个人都清楚,世上没有长生不死的药物,大家也嘲笑秦始皇、汉武帝之流,为了长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都失败告终。但很多人还是保佑一丝幻想,把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再次,奉劝诸君,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心上方为正途。
有人会问了:“我很爱惜我的身体,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我大把大把的吃药,什么冬虫夏草、海参、人参,为什么还是病痛缠身,未老先衰?”
这里有个很容易迷惑人的地方,其实这些人不是真正的爱自己,实际上是内心充满了恐惧,恐惧自己的衰老、疾病,所以,心里放松不下来,只要是充满了恐惧去做任何自认为有利于身体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越来越糟糕。
爱和恐惧其实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情感,爱的情感衍生是感恩,感恩于自己已经拥有的;恐惧的情感衍生的是抱怨,抱怨自己没有的。如果总是抱怨,那只会增加恐惧,从而增加身体的不如意之处。
我们要感恩,感谢眼睛可以看到美丽的世界,感谢耳朵可以提到大自然及宇宙的各种美妙的旋律;感谢强健的身体可以让我更好的为家人和社会工作;吃东西或锻炼的时候,要感谢这些方式给你带来的活力,让你精力充沛;感谢一切可以感恩的事物,由此身体充满了爱,在这种无形的大爱的包容之下,身体渐渐会越来越健康,脸色也会越来越好,面容会越来越慈祥。
如果你一直充满了恐惧,总是在抱怨,同时对身体也有一些不满意,我建议你不要去对抗恐惧,要感谢恐惧给你带来的身体不适,感谢你的身体还算健康,能够感受到这恐惧,并且通过病痛表现出来。要知道许多人的身体反应不灵敏,在大病的晚期,才会表现出不适,但为时已晚。正是由于这些不适,使你渐渐觉得自己远离了爱。
试着静下心来,慢慢找回爱的感觉,回到爱中来,让爱的能量充满身心。
有道无术尚可求,当我们内心不再是充满恐惧,而是充满了爱之后,那些具体的生活起居习惯与方式,我们就能从善如流,勤而行之了。
整理自:王伟 《拨开迷雾学中医—重归中医经典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