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让普通的浪子回头,需要让其几经“社会的毒打”;想让艺术上的浪子审美趣味回归,则需要让真正的艺术感染力唤起骨血中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实际上,许多艺术家就是在不同审美领域之间,经过“反复横跳”,才最终发现了本民族的不同艺术创作领域中不为人知的美。
永井荷风就是这样一位艺术上的浪子。在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永井荷风从小就打下了深厚的汉学文化基础,立下了成为文学家的志向;此后,他分别在歌舞伎、落语、传统乐器演奏方面进行学习,虽然都只是浅尝辄止,但为他后来联通各个艺术领域、辨析美的细微独到之处开了个好头;在美国和法国游历五年后,永井荷风受法国文化界的影响,思想倾向于自然主义,获得了更开阔的审美视野。此时,永井荷风在异国他乡见到源自故国的“浮世绘”这一形式的展览后,自然被引起了心灵上的“亲切感”,推动着他开始反向了解浮世绘艺术之美对日渐西化的人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最终成就了这本《江户艺术论》。
浮世绘本是江户初期随着歌舞伎艺术兴起的艺术记录形式,既能够记录表演中的精彩瞬间,又能够作为宣传画,所以,浮世绘起初的主题,基本以描绘表演现场、故事背景风俗或演员肖像为主。而随着这种艺术形式日渐面向大众,甚至在西方的收藏需求下有意进行改变,更多绘画主题和技法开始被加入到浮世绘中,专业的艺术创作者和美学家们则开始感叹浮世绘的精致感的缺失。永井荷风作为涉猎过多个艺术领域、深知其中相通美感的耽美者,不免在作品中以文言的形式,用自己的亲身经验、体验立论,一边迫切地以连通东西方文化的姿态,讲着“欧洲人眼中的葛饰北斋”,或者“龚古尔的歌麿”,一边乐此不疲地“头戴礼帽,手拄蝙蝠伞(当手杖使用),脚踏木屐”,文绉绉地以见证最后的江户的样子,叹咏江户在西化威胁下日渐消失的文化风流。
本书与《日和下駄》一书是姊妹篇。由于后者中反而附带了许多永井荷风私人珍藏的浮世绘插图,而且是用口语所写,所以知名度倒比《江户艺术论》这本更专业的浮世绘美学探讨著作更广。所以,在浮世绘作品更加稀少但仍具有研究价值的今天,我们可以结合二者,参照永井荷风的研究思路,例如可以通过研究同时期的浮世绘作品,反向回望我国清代的人物行乐图之类的作品内核,获得对各自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入思考,进而探究如何对当下社会中充斥的一些伪古典审美和其他民族由模仿上升为文化掠夺的行为,进行反思和保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