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例会没有老师参与。
感觉大家这次开会有进步,说了很多潜在的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确实,以为进入校外学习后,会一直努力,一直进步。就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样。但是并没有。几乎每个人的状态都没有寒假的时候好。
我自己总结下原因:
1.因为下学期事情特别多,时间都很碎片。
2.因为商业化是老师第一年做,好多制度都需要我们自己完善,而不知有现成的规矩。所以我们也会有点迷茫。
3.我自身这段时间也在忙着其他的事情,数据库一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就会一直拖着。
本身也以为进入校外就安心了,但是周围的人还是那些,并没有特别的在学习路线上做什么改变。比如会有人很厉害的那种带着你学。
不过每次开会,总是面临很多问题,反复来反复去。要么讨论很久,也没得出什么结论,然后就讨论其他话题了。要么就是讨论出的方案也没实施的特别好。
可能这跟最后的相对完美的制度差得好远,这个过程挺漫长的。觉得可以适当借鉴一些公司制度什么的。先体验,如果实施合理,就可以采用。
总的来说,不管做什么都有很多问题要处理,例如招新什么的。
不过我挺喜欢这样的开会方式,而不是像以前每个人都轮着说自己的一周。
那样时间拖得很长,而且没有针对性吧。
能主动说出来的问题,才值得大家一起讨论。
如果每个人把共同的东西流水账一样一遍一遍说也没啥太大意义。
如何才能让大家觉得开会时间长是值得的。
如何才能提高各个事情的执行效率。
感觉还是差得太远了。
我个人,最近接触了一些事情。也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在小组学不到的东西。
明白了老师口中那个投资的问题。
一个人要看到长期的收益。
还有就是头脑,很多事情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接触了一些水很深的东西后,发现只要你愿意往上走一步,你就会发现你能多看到底层的上层的一点东西。
而思想的差异,决定有的人只是在底层,而有的人才会慢慢完善上走。
总结得出,如果别人能那样做,你为什么不能,要尝试。
还明白了人脉的重要性,一个人就可能是你未来的长期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