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今日病逝,享年89岁。
余先生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辗转多地,先后在香港、台湾任教,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却始终找不到归属感。
他创作于1971年的《乡愁》,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祖国的思念,更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统一的美好愿望。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作为最具代表的“乡愁诗人”,他的离去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更让人叹息的是,这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伴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交通的便利以及通讯的发达,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每个游子对于故乡的记忆和思愁也越来越淡。
乡愁正在渐渐模糊,村口的大树、老家的房子、小时候的玩伴、年迈的母亲......我们知道,我们总归回不去了。
乡愁的核心是母亲,母亲是乡愁的最初源头和最终归宿。
i以下这篇文章,是我写给母亲的,也是写给乡愁的。文章作于2008年夏天,发表在某报副刊。
煮一壶母亲的茶
植几棵精神的小树,升几缕袅袅的青烟,走几段迂回的石子路,听几曲放牛娃的歌儿,看几抹落日的彩霞……悠悠地,吟几段母亲的诗章。
鱼的水儿是母亲
不过是几余亩的水塘,落在静谧的村落中央,母亲,撑开竹筏,漂于水面,一撒,再撒,那些鱼料引来一群群鱼儿欢腾的追逐,母亲并不理会,又向远处撒去。
鱼儿的争相夺食激起一阵阵的水花,母亲乐了,放开歌喉,唱几段地道的山歌,于是更多的鱼儿向母亲涌来,像未满岁的孩儿对母亲的依赖与崇拜。当然,孩儿是不怕母亲的,它并不躲开母亲的抚摸,甚至有的淘气鬼还用尾巴一扫母亲的手,然后一转身跑了。
母亲笑了,抬起头,是塘边乡亲们的点头微笑,是什么把他们吸引来了呢?是鱼儿?还是母亲那几段动人的山歌?
鱼儿有时候会撒撒娇,不吃东西,甚至母亲的歌声也无济于事。母亲立于竹筏,静静地看着它们,又试了试水温,几天后,翻过几座山,采几株草药,鱼儿吃了,又活蹦乱跳了。
于是,沉寂了好几日的母亲的歌声又飘荡在村落中了……
爱在菜园中
母亲是爱种菜的。
当早村暖暖的阳光铺向菜地时,母亲早已拿着锄子,为温热而蠢蠢欲动的土地翻身了,翻好后,施了肥,再将种子撒入泥土中,盖上稻草,等待破土而出的喜悦。
之后的母亲,竟如急盼婴儿出生的父亲似的,一天几次地掀开稻草,“快发芽了,快长出来了”。
其实,一粒种子的成长时间,母亲比谁都清楚,可她依然无法抑制内心的兴奋。几周后,菜园里披上了绿装,母亲的大脚穿梭在菜园里,留下的脚印催促着菜儿成长的渴望。不久,菜儿出花了,遍地金黄的菜花映着母亲欣慰的笑容,蜜蜂、彩蝶也凑凑热闹,舞蹈在园子里。
母亲来到集市里,在卖菜摊旁竖块牌子“XXX家有菜卖”,不一会,就有一些菜摊主,一担担地从母亲的菜园里把菜担出来,再摆在集市里,。
卖菜了,卖菜了,XXX家的油菜花,自种自养,不含肥料……”,听着吆喝声,母亲把钱收好,思索着该买两斤猪肉回家。
我们的母亲
母亲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因为最小又是男孩而备受宠爱,母亲对他更是如此。
然而宠爱并没有促进儿子的成长,儿子时常骄横无礼,厌学好玩,一次,儿子因为向母亲索要零花钱而未得到时,竟用恶狠狠的目光看着母亲,扬言要打她,母亲气极了,又骂又叫,最终无奈,还是把钱给了儿子。
之后,三个女儿站到一块,数落着母亲,“都是你,是你把他宠坏的,他现在的骄横都是你宠来的……”
母亲先是不吱声,后来不可抑制地痛哭了。“我已经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他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我没办法了,我没文化……”
哭声中包含了多少辛酸与艰难,哭声也刺入女儿们的心中,惭愧与自责的泪也涌了出来:对不起,我们的母亲,我们爱你!
原来,母亲已经用她脆弱的双肩,为我们撑起一片爱的天堂,而我们却无法给她理解与支持……
爱或许原本就是种痛,母亲的努力与挣扎,那么骄傲和心酸。后来,在一次母亲感叹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已经学会轻轻地为母亲拔掉头上的银丝……
又是一年芳草绿,在细雨蒙蒙的思念季节里,几缕轻烟飘过,几曲山歌唱过。
我的母亲,你的鱼儿,你的菜园,你的儿女们,都还好吗?
在我所吟唱过的诗篇里,你依然快乐和美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