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励志▪哲理▪人生成长励志
没有和抱怨纠缠过的人生,不足以称其为人生

没有和抱怨纠缠过的人生,不足以称其为人生

作者: 依云绽放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21:58 被阅读2次

    文/依云

    01

    抱怨的常态

    有句谚语说:跳舞不好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的鞋子;技术拙劣的工人总是抱怨手里的工具。

    我们身边可能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抱怨。

    有人抱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有人抱怨工作时间太长,薪水又太少;有人抱怨创业艰难,人心不古,四周围充满骗局;有人抱怨家人不甚体贴,孩子也不那么省心;有人抱怨朋友不再真诚,利益总是大于友情……

    抱怨就如同往我们自己的鞋里面灌水,灌的越多,就越发寸步难行。

    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抱怨的事。这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

    当我们抱怨时,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所谈论的都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而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什么上头,这个东西就会不断的扩大和重现。

    一旦我们的抱怨形成一个磁场,我们就会深陷其中却又浑然不觉,以为那是生活的常态,生活便再无美好可言。 

    既然抱怨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痛苦和烦恼,我们就需要学会不再抱怨。

    而要做到不抱怨,必经这样四个阶段:

    02

    无意识的无能

    这是我们还没有觉察的阶段,当抱怨从别人嘴里吐出来时,我们就会注意到,而从自己嘴里出来,却充耳不闻;

    我们每天抱怨天气、配偶、工作、身体、朋友、职业,或者对各种大小事件发牢骚,每天这样的牢骚会重复几十次,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的抱怨频率有多高,甚至我们还会为自己的抱怨辩解,并找出合适的理由和借口。

    很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的健康,其实可能只是为了得到同情或者注意力,又或者是为了逃避某种责任,或者不愿去面对自己反感的事件,却并不能缩短生病的时间,更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无异于把限制健康的能量传送到全身。

    有医生说,病人有三分之二的疾病都源自于心理状态,心理和身体是互为关联的,你心里相信什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来。

    当人们在抱怨自己的健康时,就把自己“病人的角色”呈现在别人面前,这些负面的说辞,就会被自己的身体听见并最终烙下印记,身体会相信并将这股能量导入体内,从而引发出更多的健康问题。

    因为每一次抱怨,都是用不可思议的念力在寻找自己说不要,却仍然吸引过来的东西,然后你抱怨着一些新事物,却又引来更多不想要的东西。如此往复,就形成了抱怨轮回。

    即使面对像致命的疾病这般艰难的处境,我们还是应该从中找到快乐,把焦点放在美好的事物上,才能引发积极的激发健康的力量。 

    03

    有意识的无能

    这是我们的觉醒时刻,是容易放弃而故态复萌的阶段,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抱怨,但是还没有能力做到不再抱怨。

    我们会发现,一个常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就会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渐渐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

    相似的人,无论是同样在抱怨,还是同样在感恩的人,都会彼此相吸。在很多时候,我们抱怨或者说人闲话,都是想要证明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当你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就是在暗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

    其实,当我们想指出某人的负面特质,就要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觉察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有一个概念叫曳引,它就如同地心引力,你一直都会与周围的人们保持同步,你引着他们,他们也引着你,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增多了。当你的抱怨增多,你也会激起身边的人更多的抱怨。

    于是抱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身边更多的人。

    一旦我们有了不再抱怨的觉醒意识,当我们再次和身边人的对话转换到负面内容时,记住,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就好。所谓“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你既不批评,也不抱怨,对方就没必要为自己辩解,抱怨之声也会很快止息。

    可我们总是试图想要改变身边的人,所以总是事与愿违,让自己也很痛苦。

    美国谚语说,不要试图教猪唱歌,那只是浪费时间,还会惹猪很生气。

    你不能让一个人改变,你越是想法设法的想要改变一个人,他就越会紧守着现有的行为,不肯放弃。

    想要打扫全世界,就只能从打扫自己家的门前阶开始,只有自己有所改变,才能慢慢改变自己身边的能量磁场,从而引发身边人的追随和改变。

    如果一个人引发了你的负面情绪时,一定要和引发你负面感受的人谈,去和第三个人说,就等于制造了“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比如家庭关系里,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家长如果过多介入,就会让自己习惯性的卷入孩子们的冲突之中,而孩子之间的矛盾并不能根本解决,如果父母有偏爱并做出偏袒的举措,就会让一方受到伤害,而另一方得意忘形,无形中加深了孩子的矛盾。

    其实手足之间本就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家长一定要相信,孩子们能藉由自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用自己内在的力量,化解彼此之间的冲突。这才能让他们学会健康的沟通。 

    04

    有意识的有能

    这是个敏感阶段。

    我们该如何区分陈述事实和抱怨?

    陈述事实是对事件的处理,是分享你对发生的事件有何感受,而不是去重塑事件。

    比如,“你这么做,让我很愤怒”就是在处理;“你这么做,让我觉得你是个混蛋”就是在责难。

    两者的用语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其间的区别就在于——你在话里传达的用意以及隐含的能量。如果你一味地希望一切有别于现状,就是在抱怨。

    没有人喜欢被指责和批评,如果你因为一碗冷掉的汤,而用言语攻击一名服务生,他或许会帮你换碗热汤,但他也可能在愤怒之际,在你碗里放些你不知道的东西。

    因为当一个人遭到抱怨和批评时,他会觉得受到攻击,第一反应就是自我防卫,这样的防卫通常是以回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大多时候,我们说出负面或者不快乐的话,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而说出感恩的话,就会引来喜乐之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临考前日,他做了两个梦,一个是自己在墙上种下白菜,一个是到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着伞。于是第二天,秀才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的闻言,说,“先生还是回家吧,高墙种菜还不是白费劲啊?戴着斗笠打伞不就是多此一举啊!”,秀才一听,仰天长叹,心灰意冷,于是收拾包袱准备打道回府。

    店老板很奇怪,于是问起缘由,秀才如此说了一番,店老板一听乐了:“先生可一定要留下啊,高墙种菜不就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说明有备无患啊!”秀才大喜,于是振奋备考,结果中了探花。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不抱怨的伙伴,做自己的“啦啦队员”,当我们在抱怨甚至试图放弃时,能够帮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样貌,发掘我们当下所面临情境的光明面,并激发我们重新做出挑战。

    05

    无意识的有能

    这个阶段,我们不再让抱怨操控和支配自己。

    抱怨会预言坏事的降临。有这样两头驴的故事:

    一头驴耕田回来,疲惫不堪,一只狗跑过来看它,于是驴向其诉苦道:“唉,朋友,我实在太累了,明儿个真想歇一天啊!”

    狗安慰一番,出门遇见了猫,对猫说:“我刚刚去看了驴大哥,它实在是太累了,它说真想歇一天啊,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实在是太多太重了!”

    猫于是疾走告知了羊:“驴子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又多又重,它想明儿个歇一天,不干活了!”

    羊随即又对鸡说:“驴不想给主人干活了,它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太多太重了,也不知道别家的主人是不是对自己的驴子好一点呢?”

    鸡于是又对猪说:“驴子不准备给主人干活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也真是的,主人对它一点也不疼爱,让它干又脏又累的活不说,还用鞭子抽打它!”

    猪闻言,在农妇给其喂食时,对农妇说:“最近驴子有情绪呀,它说真不想再给主人干活了,嫌主人分派的活又脏又累不说,竟然还想换个主人。”

    农妇一听大怒,即刻告知农夫,“咱家这驴子最近不但不好好干活,还妄想换个主人,你打算怎么处置它?”

    农夫闻言,咬牙切齿说,“不忠者,杀无赦!”于是,一头勤劳而实在的驴,就成为了大家餐桌上的美味。

    还有一头驴子,掉到了一个很深的废井,主人权衡了利弊,觉得让人救它太不划算,于是走了,留下驴子独自哀嚎。

    这口废井每天都有人不断的往里倒垃圾,驴很生气,觉得自己真是倒霉,不但被主人丢弃,还每天被人扔得满身垃圾。

    可是有一天,它突然改变了思维,它觉得垃圾里不但有废弃的菜叶可以饱腹,还能不断的垫高自己的身体,于是,随着垃圾越积越多,驴子也离井口越来越近,最终它终于逃离了废井。

    思绪控制语言,语言造成行为,行为成就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虽然生命中还有诸多挫折,但请为眼前情境所赐予的礼物而感谢上帝,无条件的接纳,并着眼于光明面,当我们正面想法的雪球越滚越大,我们就能体验到越来越多的良善和美好,命运也会悄然发生着改变。

    今日荐书威尔·鲍温《不抱怨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和抱怨纠缠过的人生,不足以称其为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xd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