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相信自己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却有很多想说的话,但是嘴里都说不出来,最后脸变得通红,一踏脚就会泪流满面。
这种情况在面试、写作、演讲、当众回答问题、向领导报告等情况中很常见,但这种情况一般很重要,其表达方式对你有很大影响。
让我们假设一个人去面试上述情况,一般来说,考官会怎么想?他认为你的心理素质不好,语言表达能力弱,或者从根本上否定你的能力,不能胜任这项工作。

你觉得作为当事人的面试者怎么样!他一般认为自己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觉得过于紧张,稍微放松一点肯定比现在好,或者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极差的表现力,认为别人没有真正的能力,嘴笨,自己嘴笨。
不过,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有时候头脑里的内容很多,但是并不系统,很碎,混乱,这样的人看起来头脑里有很多想法,但是经常被说成东一句西一句,东一锤西一棒槌,头脑不清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这就要“感谢”我们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了,我们每天都会在社交网站、网络媒体上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的,你并不能将这些七零八碎的东西有效整合、融合起来,其结果就是看起来你什么都懂,但没有一样精通。

怎么办呢?
读书。与社交媒体相比,书籍是一个相对健全的知识网络。
事实上,在我们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拒绝碎片化阅读,因为零碎的阅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通过我们的思维系统来整理、整合和吸收零碎的内容,从而使你能够有一种逻辑和系统的思维方式,逻辑清晰和层次化。
因此,我们需要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思考方式,让我们混乱的思维变得清晰流畅,因为无论是演讲、面试还是写作,口头卡壳的根本原因在于你的大脑短路了。
如何有逻辑地思考和表达?答案很简单: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与上面的答案相对应的是:
要知道谁是你的听众?
他们想听什么?
这听起来好像是废话,但真理往往听起来都是废话。我们都希望自己在表达时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可是怎么才能做到呢?
金字塔原理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道路。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其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自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金字塔原理训练:
表达者要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
想清楚说什么(内容)
怎么说(思路、结构)
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公司最重要的发明,也是这个公司一直践行的思维方式,作家冯唐就曾在麦肯锡工作,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对金字塔原理做过经典的概括:
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exclusiveandcollectively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
当然,普通人在学习、工作、交流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严格的金字塔原理进行思考交流,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大体的方向,绝大多数的问题只要按照金字塔原理加以组织表达,总不会太差的,一般不会出现思维混乱、脑子卡壳的状况。
某种程度上来说,写作和演讲是最需要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的,因为如果不这样写和讲出来的语言就会漏洞百出,难以让人信服。
因此,很多人在听别人演讲的时候会常常想,我也曾经这样想过呀,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没错,是这样的。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喜欢他的演讲,因为这个概念已经存在于你的脑海中,但是没有系统的表达,而是演讲者只是系统地表达了它。

有个关于写作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文章读起来感觉特别痛快,能把我的感觉,用我能听明白的话说出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有个回答是这样的:
因为ta们表达了你早就隐隐明白却怀胎三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却因语言组织能力或因环境无法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事实……如同一个哑巴总算遇到手语翻译,如同便秘十天终于通畅……你感觉找到了知音,找到了组织,你原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独一无二的傻瓜痛快,酣畅淋漓,爽,恩就是这样。
所以,你和作家之间的区别在于思考,你只能说一个结论,作者可以充分讨论,你说别人不信,作者可以通过逻辑系统让你心服。
同样,演讲也是一样的,有演讲思维的人在演讲时,可以完全论述,没有演讲思维的人只能得出结论。
现在是一个“表达时代”,每个人的思想都应该被全世界看到。
当众演讲就是一种有效且高效的沟通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