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600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01 如何只花30元治好多年老抑郁
前几天,我找了个无照咨询师,
治好了多年的老抑郁。
关键是,我只花了30元!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早上,我身心俱疲,累到想死,
看看表,嗯,要迟到。
于是,行尸走肉搬爬上了一辆出租车。
当时,我的状态是这样的:
但是,出租车司机的状态却迥然不同。
听着一路畅通,跟着引吭高歌,一路谈天说地,
时不时的,还来一段Freestyle!
被问到为什么那么开心时,出租车师傅这么回答
“生活那么美好,有什么理由不去投入呢?”
简直是登时治愈了我的“不想上班”综合症!
接下来,重点来了!
当我准备下车时,师傅口吐金句:
“年轻人,你可以迷茫,但请你不要虚度。”
简直说得我泪流满面,
顿时治好了我多年的老抑郁症!
在情感的驱使下,我按计价器显示,
付了司机一笔车钱…30元!
只用30元治好了我的工作状态变成了这样,,,
但是,转念一想,
出租车师傅的金句里倒也没啥特别深刻的智慧,
只是叫我端正一下生活态度嘛!
换句话说,
我刚才是喝了一壶“鸡汤”啊!
作为一个长期拒绝鸡汤的人,
一着不慎,还是喝了一壶。
说到“鸡汤”这个词,不免要追溯一下它的历史:1993年,由杰克·坎菲尔与马克·汉森与共同出版发行《心灵鸡汤》系列书籍。以该书为代表的鸡汤派传入中国后,逐渐的成为了一种文体类型,在我们很多本土的作家甚至成功人士配上其自身的故事,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故事和人生感悟。
一般来讲,我们认为,鸡汤应该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是充满正能量的。但是,在这个言论与思考自由的时代,人人都可以煮一壶香喷喷的鸡汤,强行售卖给别人,就连出租车师傅也不例外。
鸡汤,在当代的语境下,其实是一种强烈的价值观输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做出鸡汤的口味,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今天,我们不妨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年,我们喝过的那些鸡汤吧!
02 “世界很美好!”| 奶油味的“母爱鸡汤”
TED演讲,说是现代思想论坛,却更像是宗教,因为所有TED演讲,都在说以下信仰“世界很美好”“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每个文化都是无价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乐观”。
这其实不也是一壶带有深刻“白左”价值观的美国文化鸡汤吗?“政治正确”“后现代主义”都是“白左”文化的流毒。“世界很美好,大家很善良,明天有希望”,这种带有奶油感的论调,被万维钢讽刺为“母爱鸡汤”。
“母爱鸡汤”还有很多其他表现形式,“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的家庭决定论就是心理学界的母爱鸡汤,“一切都是政府的错”,就是政治学领域的母爱鸡汤。
都是别人不好,所以你有权闹!“
母爱鸡汤”如是说。
02 “站直了,别趴下!” | 苦涩的“父爱鸡汤”
与“母爱鸡汤”对应的,就是“父爱鸡汤”。
父爱鸡汤特别反对“都行可以没关系”的佛系态度;父爱鸡汤主张,人生在世有些事必须你去做,而且必须做好。
美国最大的公众知识分子彼得森,在《12条人生规则》中给了年轻人12条建议:
-
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看得起自己;
-
只跟看得起你的人交朋友;
-
好好教育你的子女;
-
尊重传统;
-
你需要纪律,你需要勇气,你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
先把自己的事儿管好了,再去想什么“资本主义”、“政府与社会”之类的大问题;
-
谦卑,不懂的别胡乱发言;
-
早餐多吃点脂肪和蛋白质,摆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姿态,精神点…
听起来,是不是就好像是一个在外面打了好几年仗的老兵,退伍回家一看自己的儿子没出息,刚刚还被邻居给欺负哭了,于是他走过去,对儿子说的话。
为什么“父爱鸡汤”尝起来如此苦涩?这和“父爱鸡汤”的价值观脱离不开干系。
人生在世的本质是受苦,有些苦是我们自找的,比如因为意志力薄弱而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然而,就算做得再好,还是会受苦,毕竟,生老病死,是脱不开的。
当然,“父爱鸡汤”不适合每个人,就像戴维布鲁克斯在《纽约时报》专栏中提到的:父爱鸡汤适合的,是那些“...正在生活中挣扎的青年男性”
03 拒绝思维的懒惰 | 方法论鸡汤
有一种鸡汤,是专门教人怎么做的,我们把这种鸡汤,称为方法论鸡汤。
爱喝方法论鸡汤的人,喜欢认真思考“成功者是怎么做到的?”,喜欢对成功之道方法论层面的探索。说得复杂些,就是搭建自我定位与终极目标之间的那种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多数人不愿意想,为什么不愿意想?因为想着累,说白了,还是一种思维的懒惰。思考,太痛苦,于是,我们宁愿选择,不思考的麻木。
就像美团网的王兴所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想明白了怎么走,就一定能走成吗?也未必,有了方法还不够,没有运气和机遇,也是白搭。但是,懂了成功的方法,至少升级了心智模式,掌握了观念工具,就算最终没成功,还是实现了一次认知突围。
说白了,方法论的鸡汤就像一副眼镜,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所身处的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清晰的世界。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选择不去看这个更为清晰的世界。对于不愿意思考的人,方法论鸡汤者笑了笑,说道:“让一些人继续自以为是地错误地活下去是对他们最恰当的惩罚”。
04 你居高临下要求我努力的样子,真丑
| 年轻人的“丧鸡汤”
国产鸡汤,想必绕不开一座山,就是青年心灵导师,美籍华人作家刘墉。
笔耕不辍,著作等身,鸡汤输出大户
《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再试一次就成功》……简单粗暴的励志鸡汤,却也激励了一代中国有志青年。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当时也是激励了一代中国青年,现在的人,则正好相反:
登山的不多,倒是人人都心头有座山,
风小时还好,风大了必须得就势躺下。
吃着奶油蛋糕长大的一代人,是拒绝喝这种鸡汤的,因为太腻。相比于鼓励与安慰,年轻人,似乎更喜欢尖酸、刻薄与残酷的“丧鸡汤”: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钱人”;
-
“年轻人嘛,现在没钱算什么,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多着呢”;
-
“别减肥了,你丑不仅是因为胖”。
自嘲了一整天,睡前还不忘自问一句:“今天一天过得不错吧?梦想是不是更远了?”
鸡汤不好喝的根源,是一种“时代的失控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26岁的小白领还不如62岁的老农民有工作热情?
原因很简单,种地是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少的汗水,就有多少的回报。勤快些,庄家就长得好些,想要收获更多?那就付出更多嘛!
然而,在公司中,情况全然不同。团队要做产品,你作为一名小美工,费心费力地设计好每一张插图,不舍昼夜。但是,即使如此,产品就能大卖吗?就算大卖了,你又能分到多少钱呢?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想喝鲜鸡汤,只是TA们早就意识到:“成功可以复制”只是神话。“努力就有收获”早已破产。
想想就明白,作为个年轻人,同样的努力程度,由于初始资本更少,即便有着相同的回报率,在绝对数量上的增长也没有那么多。加班加点遭的罪,只是一笔低智商税。这个时代,就算早起晚归卖皮鞋,都免不了“江南皮革厂老板跟小姨子跑了”。
丧鸡汤对现实不遗余力的嘲讽,就像被挑破了心口上的一颗脓包一样,那一刻,感觉整个人,都释放了
当“加油!加油!加油!”只能让你更焦虑时,学会适当的放弃,喘一口气,自嘲一下那个太追求成功的自己,才是对内心失控感最好的治愈。
学会了“丧”,就懂得了什么叫做“顺势而为”。
05 不努力,不是过错,却会错过 | “丧鸡汤”的副作用
成功与努力之间的关系链破碎了:
-
投入了全部,却没有回报
-
方法做对了,事情却没成
-
道理懂了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鸡汤喝了没用,成功者的经验还要不要听?其实,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为什么吃了那么多维生素还会生病?”
“鸡汤写手”李笑来曾经在得到专栏中承认,自己的经历就是一大锅鸡汤:“任何成功都是有一定的方法论可探寻的,任何生活窍门都是值得分享的,鼓励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美德。”
甚至,李笑来还坦言,“心灵鸡汤”是“刚需中的刚需”。
的确,面对一个不断泼冷水的世界,我们就特别需要自我鼓励。尤其是,对一个持续努力的前行者来讲,“自我否定”是最要不得心灵毒药。
这个世界对你的打击还不够多吗?非要自己也加进去才舒服吗?
-
“江湖险恶,不行就撤!”
-
“路见不平,绕道而行。”
-
“梦想成真的唯一方法是醒来。”
丧文化的自我嘲讽是一种开解,但是,开解多了,也成了你麻木的理由。
努力,未必能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好舒服!
舒服久了,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个废人。
这个时代太复杂,也许…
不努力,不再是一种过错。
但是,也正是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里,
不努力,你却一定会错过。
06 写在最后的话:鸡汤三千,只取一瓢
所有人都逃不出两个思想牢笼:
1,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
2,就算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干才是对的。
就是因为迷茫,我们才需要一壶鸡汤,给我们指明方向。鸡汤其实是一个故事,你给自己讲什么故事,就决定了你成为什么人。
鸡汤,喝少了,缺乏营养,喝多了,消化不良。
鸡汤三千,只取一瓢,才是明白人的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