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023年9月17日晚上19:00,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回到母校淮阴师范学院,在长江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分享了《我的大学》。我通过手机直播的形式,全程聆听了徐则臣的报告。
报告仅一个小时,讲读与写、想象与现实、学习与考试的关系,抑扬顿挫之声,琅琅如在耳际,通俗易懂的哲理,读“开”了的豁然开朗,妙语成珠,神情毕具,获益良多。
考研北大考不上,一定考不上
当年在淮师工作的徐则臣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在报考北大之前,咨询了曹文轩老师,有没有指定的参考书?曹老师回答,没有,什么都可以考。他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岁数大背不过年轻人,靠积累是可以超越他们的。北大研究生招生,公共课外语、政治有一个全国的分数,还有一个北大分数,如果你专业好,公共课只要达到北大的分数,远比全国统一分数线低,也可以被录取。徐则臣当年外语、政治分数都比全国分数线低,所以,考不上北大,一定考不上其他学校。
上了北大研究生之后,他的一位同学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在南京大学任系主任的父亲有一位同学,当年专业成绩远远不如他,几十年坚持在一个领域学习研究,后来获得诺贝尔奖,而同学的父亲因为投身运动,没有时间搞科研,科学的春天来临后,他又做了行政干部,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也是正常的。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阅读
不要以为以后还有时间阅读,只有在大学四年才是最好的阅读时间,珍惜时间,四年很快,出了大学校门,读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阅读,给你更广阔的生活,更辽阔的人生;阅读,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平常心,更宽容,更体贴,更了解别人;阅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世界、文学有极大的好处。总之,做好任何一件事,首先要学会读书!阅读,才有想象力!
阅读到什么程度?要读“开”了。如果你没有读开,那些书一本就是一本,这本书就是这本书。如果你读开了,这本书就不只是这本书,有可能还是其他本书,它是无数本书,无数本书也可能是一本书。你可以举一反三,你可以从这本书看到另一本书,它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可以建立联系。你看一些大作家,到最后基本上不看文学作品,他会随便看,看菜谱、棋谱、圣经,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像是一部文学作品,他能够看出来这些东西,做到了融会贯通。徐则臣读莫言的博士,师生从来不谈小说创作,只谈书法,元曲、小品文、民间说唱。
读多少书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徐则臣娓娓道来。他上大学的时候,积累了很多想看又看不到的书单,之后天天泡图书馆,看书完全是穷凶极恶,就是从图书馆按字母排列的外国文学作品看起。他当时完全是按字母顺序往下看,从A看到Z,把整整的那一大间屋子里的外国文学都看完了。后来,他教写作的时候需要备课。所在大学的图书馆没有很多书,查资料就成了问题,他闭上眼睛开始回忆,那些阅读慢慢地从黑暗里浮出水面,他才知道自己真的看了很多书,特别是外国现当代的书。当你有一个机会像招魂一样,能把你阅读过的东西都召唤出来时,你才会知道。比如说想到开头,一具体到某个细节的时候,他看过的那些书里面精彩的开头一个个全部都冒出来。那个时候,他有一个好的感觉,就是融会贯通了,整个世界为之一变。
行文至此,徐则臣的文字和他的人生,源源不断地给我力量给我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