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解放小学 米娅萍
教学目标
1、认字12个,写字9个,学会质疑并解疑。
2、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3、读中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它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一起来读一个故事:凯撒大帝看戏。人们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就是“丝绸之国”的意思。
2、过渡: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几乎没有交通工具,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到7000多千米的古罗马帝国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走进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一探究竟,板书课题。出示课后金钥匙,对课题质疑: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谁开辟的?怎样开辟的?
3、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是方向,让我们在目标的引领下扬帆起航。
二、自主读识:
1、打开课本86页,借助课后拼音自学生字和二类字。
2、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3、自学检测:
①自学效果如何?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注意恶劣、派遣不要读错,有3个字容易写错,请你来提醒大家,贯、武、练这3个字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②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及开辟的意义。
③通过读课文你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对!课文告诉我们:它是一条横贯亚洲、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古代商路。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开辟者是张骞。
课文告诉我们路约7000多千米,是一条很长的路。
4、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辗转到达古罗马,翻山越岭,路途遥远,通行十分艰难。文章怎样写通行的艰难呢?出示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你学会了抓重点词体会文章的意思,真棒!那时候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这条路可谓困难重重,环境险恶。
三、合作读议:
尽管这条路困难重重,张骞毅然成功开辟了丝绸之路。请同学们默读文章5---7段,合作学习。
1、思考: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你感受到张骞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哪个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3、你认为张骞是一个不怕困难、勇敢机智的人,从哪里感悟到的呢?对!第五自然段这一句体现了他的勇敢、机智、敢于冒险、不怕困难。还有第七自然段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机智。想象写话: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途中,会有哪些不幸遭遇?气候多变,伤病不断,食物紧缺、迷路,不断被野兽和敌人袭击……张骞历尽劫难,顽强不屈。
4、在匈奴被软禁的一年中,张骞都做了什么呢?学匈奴话,和匈奴人融洽相处是为了什么?迷惑敌人,默记地形等是为以后成功出使西域做准备。你真是张骞的知己啊!太了解他了。张骞所做的这一切,体现了什么?对!体现了他的智慧、忠诚和爱国之情,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时,他又经历了哪些磨难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写一段话: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他......
5、指名展示所写内容。小结:磨难成就了张骞,看板书总结,张骞敢于冒险、勇敢机智、不怕困难,所以被称为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又因为他的智慧、忠诚、爱国,它又被称为外交家。丝绸之路意义重大,文章最后一句话做了高度概括———“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四、再读第一自然段,质疑再究:课文主要写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什么还写凯撒大帝看戏呢?说说你的看法。
出示第一自然段,绚丽夺目、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词语充分说明中国的丝绸在当时世界引起巨大轰动,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故事吸引读者,激发读书兴趣,由丝绸引出了丝绸之路的来历,丝绸的美联想到丝绸之路的美好。
五、拓展延伸
1、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之路,发展之路,张骞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后,汉武帝还派使者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至印度,后来发展到欧洲,为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2、海上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的延伸和发展,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这条古老又文明的路上播撒着心血与汗水。
3、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唐朝时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走的就是丝绸之路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的故事就像张骞历尽艰险开辟丝绸之路一样,所以我想用西游记的歌词结束本节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