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故事、看小说,却不喜欢写故事写小说。对外的原因是不喜欢动脑子,要考虑全文布局,要琢磨各种情节,要有出乎意料的结局,太烧脑,自己比较懒。但真正的原因却不在于此。
以前也写过故事,几千字的文章不在话下,在一些公号上也发表过,稿费也赚过一些,但写过十几篇后放弃了。切身的体会是,写故事在精神上的折磨大过收获物质的喜悦,这一发现让自己也很是惊讶。在构思、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自己很难做到理智分析、现实与虚拟分离,以至于沉湎其中,情绪起起伏伏,截稿后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尽管有些故事的结局大快人心,但情节处理要一波三折,也让自己很是难受,更不用说那些忧郁的或悲伤的或凄惨的。
这种情况出现的缘由,可能是自己的共情能力有点强,经常不自觉地带入,自己对它的控制有些弱。实际上在生活中早有端倪,只不过我没怎么注意。比如,看书和新闻,自己对一些人和事深恶痛绝,恨得牙痒痒;看到一些悲惨的,总是眼含泪花;看到好人好事,心里特愉悦……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仿佛自己经历了一番,给自己的感觉并不舒服。因此,平时自己对一些负面的东西有意识地屏蔽,防止对情绪影响太多。看书和影视剧也是如此,不断提醒自己,尽量不让自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能在情绪上大起大落,影响身体健康呀。
所以,在对共情的处理上做到收发自如以前,在不自觉的代入感消失以前,我写文章会规避故事和小说,以保证自己心情上的平静、理智上的在线。情绪不平稳会影响思考、降低判断能力,对各方面造成影响,得不偿失。这也许是自己现在比较喜欢看干货类书籍,而较少看小说的原因之一吧。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尽量调整和弥补,某些时候能绕过陷阱,这也是自己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