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美F
❤️❤️️️️🥰
早晨起来,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肩膀与手臂呈现出了90度的线条。
嗯,这么看来体型已经恢复到了解放前。
大宝站在桥上,我正想往上冲时,
那孩子突然对我嚷道:
“妈妈!你站住,千万别上来!”
“为什么?”
“看,这里写着:限重一吨!”
哈哈哈……我身后的损友们顿时炸锅。
我才不管,便大摇大摆地走上那竹桥,用事实郑重地告诉那孩子:你妈我还差一大半才能达到这个吨位哩。
忆起这一尴尬的时刻,不禁让人莞尔。
望着镜中的自己,不禁感慨道:我们自身的样子,无论是高矮胖瘦,五官端正与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借助其他媒介,如通过照镜子或相片等,才能够看得到自己的原本模样。
自己的清晰的形象只存在在人家的眼皮下、脑海里,所以自己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自己对自我的印象不太深刻,我想这很大程度上与自己没有刻意多照镜子的缘故有关吧,不能一杆子打倒一片。或许美能瓦解我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4296664/b6034761db2f0e6c.jpg)
前两天,电子秤定格的那一数字与我生孩子前的体重还有几斤的差距。生完二胎以后这魁梧的体魄就没有过要瘦下来的意思,一直很羡慕赵丽颖是如何做到一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回去拍戏的。看着她那细胳膊细腿的,再看看自己的,仿佛越看越膨胀起来。
出了月子后,连续几个月稳妥地保持着一百二十多斤,以至一度认为自己以后很可能就保持这种级别的身材了。
没事时,我便时常有意识地攥起拳头来。攥起拳头,才能有力出击。不,不,我只是想看一下有没有瘦一点。
握紧拳头是想通过手背四个手指之间凹陷的深度来判别自己的胖瘦程度。生完孩子那会,我感觉关节骨之间的肉与骨头已经形成统一战线,而怀孩子前是凹下去的,而且凹下去的幅度还挺深。
看到这些,好忧伤,想想总该做点什么来改变一下现状吧,毕竟产后恢复中心的费用也付不起。
于是每天保持用一万步来慢慢调整自己。1万步是什么概念?就是我在家里的垫子上跑步,原地踏步的那种跑,也要一个小时。天气热的时候,甚至可以跑到眉毛滴水的状态。
事实上,大部分时间是没有一个小时这么一整段时间来跑的,于是便将其分成三个时间段来跑,即早晨跑3000步,中午5000步,晚上2000步。
我平时没有时间阅读,基本上都是在跑步或者做家务的时候边干边听书的,所以有时候一两天就可以听完一本书,主要得益于我调的语速比较快。
如果在听的时候发现那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对自己很有益的书,我便会听完后再重新亲眼看过一遍。有时是一整本,有时是重点章节,这时就要跳过那些事例,直接抓重点阅读并做笔记就可以了。
这些都是微小的习惯,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像吃饭一样,到了时间就去干就可以了。
日复一日的坚持着是会有成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