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两句话出自于《道德经》老子第五章,大自然是没有感情的,它对万物都等同祭坛的贡品;老子理想中的君主也是不动感情的,对一切人都任其自生自灭。
其中,“刍狗”的意思是草扎的狗。
当我们努力付出却失败了的时候,首先要弄明白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就是会出现、即使再努力也可能空手而归,而有些人就是不怎么努力,却能拥有很好的生活,得到特别多的优质资源。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
在《了不起的我》一书中,从“推动思维的转化”这节中,是这么写的“现实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即使它让我们不舒服,我们也战胜不了它。就算我们要改变现实,也得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想办法。”
所以,当我们努力地付出想要改变的时候,首先要分清楚的是,到底是在哪儿出了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在情绪中自怨自艾,或者将责任推到他人或外界环境上。
为了帮助到那些失败的小伙伴,就要提到弘丹老师常说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当人们的思维处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中的时候,常会采取防御和企图保持静止的做法,也就是消极的思维。当人们处于消极思维的时候,很容易脱离现实,所以,把坏事从时间的维度上看作是永久化,即让人们觉得事情会一直发生;从另一个角度上,会把坏事普遍化,即从一只乌鸦黑,推广到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有就是人格化,即认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发生的。
拥有这样思维的人会远离生活的真相,无法接触到现实,从而失去从生活中获得疗愈的机会。如果生活是一条河的话,固定型思维的人把生活变成了无源之水。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客观的看待当前遇到的各种问题。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推动人们不断创造,与现实发生互动,从而在自我层面得到发展,并且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里就要提到两种思维类型:创造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型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以现实来思考目标的,先想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想自己的目标是不是现实,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在行动上,《了不起的我》还提供了其他的做法。比如:控制的两分法。
控制的两分法为:努力控制我们能够控制的事情,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让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同时,做成计划,努力做好我们的可以控制的事情。
我们必须要学会向”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面、功能、关系、问题以及复杂性”开放。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失去很多的确定性,但是却能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幸好,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我们的经验也在不停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发展出一种能够容纳变化的思维方式。
我们在行动上,要改变世界;在思维上,要让世界改变我们。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变得简单,而是变得深刻而复杂,这也就是自我发展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