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章很细致地讲了八股和《心经》。八股就是明朝科举考的八股文,《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典籍。八股这种文体和形式对我来说有些晦涩,仅在《书读完了》里面的介绍就涉及了明清两朝由政局变化带来的科举文体变迁,内容实在太多。
但我能读懂的是殿试的卷子极其重视形式和卷面,字体文体要统一,答题的思路也一致,内容废话颇多。这样固定格式的试卷,对于答题的人和阅考卷的人都方便,难怪八股如此盛行。作者有言:考试本身的作用不过是“取士”,官做得好不好与诗文何干?好有道理!
《心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我曾经因为想要静心,反复抄写过许多遍《心经》,而且抄了一段日子。因为它算是比较短的佛经,读起来也算顺畅。也看了一些关于《心经》的解读,它的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么长的一段可只分为四个部分:“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罗蜜多”的意思是“到彼岸”,“心”指“核心”,经的意思是“咒”,合起来是“智慧到彼岸的核心咒”,怎么读都不通顺。作者解释说:《心经》就是要告诉我们,智慧如何才能到达彼岸,即智慧如何可以修成正果?
佛教中到彼岸的修行法门有六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智慧是一个名词,更像一个形容词,它不包含动作,若要和动作练联系起来能想到的是“更有智慧”,然而这又十分抽象和宽泛了。实际上《心经》还是没有确切地说明如何由智慧而修行得到解脱,也可以说,能说的都已经说过了,说不出的要说出也只能是密码,是咒语,是难以解读的,不能以语言传授。
可见佛法实在高深难懂,可见我没有修佛的慧根。
网友评论